十年磨一剑,备受期待的创业板终于开启。特锐德电气等10家公司集体上市申购。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大旗下,众多中小投资者攥好了大笔现金涌入创业板。那么,创业板的“黄金行情”能否持续?疯狂抢钱到底在抢谁的钱?创业板又到底是谁的创业板?本周《财道》为您解读。
散户抱怨:根本是打劫!
24日,10家创业板公司确定发行价的结果刚一出炉,就遭到众多散户的抱怨。
“申购就达到四五十倍市盈率了,二级市场还不得直接到100倍了吗?根本是打劫!”一位打算申购但又担心打不中新股的股民抱怨说。
“圈钱的本性一览无余!跌去80%至90%,股价为4元以下时再考虑去买吧!不怕死的网上申购吧!”当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对创业板公司询价的新闻这样评论。这位网友的留言随后得到了不少应和:
“定价还是露出了抢钱的本性。”
“看看风险和收益就清楚了:活期存款一样的收益,彩票般的风险。”
“真正的盈利企业是不愿意到股市来融资的,因为分红会导致利润的流失,所以国外靠自身积累发展的企业,宁愿选择暂时的借贷,也不愿去股市融资,可在A股市场上,拿到钱挥霍完了没有任何责任,导致股市成了提款机!悲哀!”
针对询价中的承销机构报价,有股民批评:“中国创业板的风险,就存在于这些所谓的合格机构中。”记者的一位同事看到这条确定发行价的消息之后,叹了口气说:“本来想赶在周三去开户,看看这个价格,算了不开户了,省点力气。”
更有股民立誓绝不上套:“散户策略应遵循三不原则:不询问,不开户,不参与。大机构投资者根本不屑一顾这类小菜!”
“意料之中、预算之外”——论坛里的一位投资圈“圈友”对记者坦承,如此高的申购价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也就在他的投资考虑之外。他说:“就是让大家来爆炒的,看谁是最后的接棒者。手上就那点小钱,这么高的发行价,算了,等两个跌停后再说吧。不如申购国旅去。”
“如果我们申购了,有可能换来的是蝇头小利,但风险却非常大。再者说,我们为了几个蝇头小利却给批发制造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抬轿,他们一元买的股票我们却要花50元从他们手里买过来,你觉得值吗?”这位圈友说。
短线炒家:“刀头舔血”赌一把
抱怨归抱怨,可对不少人来说,参与还得参与。“赌一把就走,玩的就是心跳!”小散户宋海的QQ上永远都闪着这样的个性签名。
他对记者表示,每次炒权证,都是赌一把就走,“这次创业板,怎么也得申购参与一下吧?捞着了就卖,捞不着就算,反正不吃亏。”
宋海总结的经验是:“哪个国家都有创业板,哪个不是都爆炒一番?有人赚钱有人赔钱,关键就看你溜得快不快了,高风险才有高收益。”
像宋海这样心态的股民大有人在,记者认识的几位“短线高手”都决意表示要在创业板上“刀头舔血”一把。
但对于不少散户来说,还是属于“想吃怕烫着,看着又眼馋”那种心态。周二,东直门一家证券营业厅内,不少股民正忙着创业板开户。“没看清啥风险提示条款。”不知是因为着急,还是人多,一位前来办理开户的股民满头大汗地对记者表示:“打算申购,但还没有想好哪一家。”
“看好探路者,还有神州泰岳,就是听说定价太贵了,快70倍了。”现场一位开户股民对记者说:“现在的难题是申购了,参与吧真担心买了个创业板‘中石油’,不参与吧又觉得这么好的机会,没准能中个好签呢。真是拿不准。”
说起来,最提不起精神的要算王建中这样的小股民了。“钱都在主板里套着呢,哪还有闲钱买创业板?”因为2008年以来A股的大跌,小散户王建中的好几只股票都是绿脸,套了一年多了。
为了尽快把损失补回来,小王前些天在A股3000来点的时候重仓了 江西铜业(行情 股吧)(600362)。指数冲上3400点,眼看着就快全线解套看见胜利的曙光了,没想到大盘狂泻又给套回去了。起起落落的股票让他颇有点儿烦躁。如今创业板来了,小王说,他也没有心思开户,打算采取观望的态度。
观望的其实并不止王建中一个人,一些机构包括险资也在采取观望态度。记者了解到,对于10家首批即将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保险资金似乎场外观望气氛浓厚,并没有积极投身报价行动。“盘子太小,弄不好炒成了股东”——这是不少机构观望的一种说法。
业界隐忧:造假高峰可能来临
“创业板来了,会计造假的高峰也会来吗?”
与众多小散户担心的不同,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看得更深远,他在《新财富》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创业板企业质量方面的隐忧。
“按中国资本市场的习性,某些创业板公司被爆炒的可能性很大,其财富神话可能会超越人们的想象,在超高回报的刺激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被‘注水’的高峰到来几乎已是必然。”这位创投界的名人断言。
陈玮说,从历史看,本土企业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本土民营机构,会计核算信息的“水分”往往与资本市场的动向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等待创业板推出的最近十年来,中小企业会计数据的“注水”情况与不同阶段内创业板或中小板推出的消息有某种关联。
回顾“创业板”的历史,陈玮说:“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前后,当时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桶金’的创业板呼之欲出,在美国NASDAQ财富效应的感召下,对PE世界涉及不深的资金和不谙资本市场性情的中小企业都开始争相赶搭世纪末的财富列车,会计信息造假是这一时期项目企业吸引投资的典型手段。”
他引用2002年中国风险投资大会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当时PE投资的项目企业中,有超过50%在得到投资后利润曲线都有下降的趋势,企业财务报表上的问题可见一斑。特别是那些当年地方政府“钦定”的拟上创业板项目,更是受到众多“疯投”的追捧。它们以“出色”的财务报表加政府推荐为标准,没有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就贸然投资,但随着创业板的无限期推迟,不少“勇敢”的PE永远从市场消失了。
陈玮说,第二个阶段是2005至2007年间,受到中小板推出、本土PE投资项目IPO后获得丰厚回报的个案刺激,以及股票市场的疯狂牛市,PE又一次火爆,项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乃至造假又开始风行于江湖,一些传说中马上要上市的项目对那些冲在前头的PE机构进行了一番高投资成本的“抢钱”运动,这又让一些投资人受伤不浅。
如今,让众多投资者等了十年的创业板已经启动。诚如陈玮所担忧的,创投人士都要睁大眼睛仔细掂量,而对尚无火眼金睛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否能够凭侥幸心理赌一把呢?一个冷酷的事实是:如果有5成企业在上市后利润下滑,众多投资者能否承担起其中的高风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