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营业部的一些操作在这波上涨中确实收获不小。
比如海螺水泥(23.09,-2.56,-9.98%)(600585.SH),瑞银在7日和11日分别买入了942.18万元和1176.99万元,13日则卖出1058.82万元。根据7日18.57元和11日22.49元的加权均价推算,瑞银两日的买入均价为20.56元,若13日全部以23.18元的加权均价卖出,则盈利270万元,达12.74%;
同样,瑞银在10日和11日买入中信证券(19.01,-1.57,-7.63%)(600030.SH)5796.17万元和2062.20万元,12日卖出2276.10万元,经测算其买入均价为18.99元,最大浮盈为314.76万元,盈利达4%。
瑞银还在10日和11日买入了工商银行(3.96,-0.18,-4.35%)(601398.SH)10217.56万元和1271.56万元,12日和13日分别卖出7817.39万元和698.50万元,按3.94元的买入均价计算,最大浮盈459.56万元,盈利率亦为4%。
而其在10日和11日分别买入2555.81万元和969.67万元,12日卖出727.54万元的中国联通(5.51,-0.35,-5.97%)(600050.SH)浮盈率也达2.69%。
不过,瑞银在上周前两日买入9217.41万元和2697.88万元的,并分别在12日、13日卖出1987.83万元和10237万元的中国平安(24.47,-2.72,-10.00%)(601318.SH)按此计算则浮亏408.77万元,为-3.4%。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方式得出的涨跌数据只考虑了在统计区间内对某只股票买卖互现产生的收益,并未考虑实际浮亏浮赢,由于区间内买入股票量大于卖出股票量,因此估计瑞银浮赢更多。
操作手段解密
在观察瑞银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以11月12日为界,11月12日(不包括12日)前期瑞银多买,11月12日后,瑞银多卖。指南针数据表明,瑞银证券总部席位10日净买入6.97亿元,11日净买入2.23亿元,12日净卖出2.51亿元,13日净卖出1.28亿元。
实际上,其他QFII集中的席位也呈现出此类特点。QFII扎堆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等三家营业部,10日和11日净买入了17.82亿元和12.13亿元,12日、13日则净卖出了7.65亿元和3.97亿元。
这正好与基金、保险等其他内资机构前三天逢高减持,周四开始全线增仓的操作思路相反。数据显示,10日至13日,基金席位净买入额分别为-19.48亿元、-1.82亿元、-3.22亿元、9.45亿元;保资及其他内资机构席位净买入额分别为-0.62亿元、0.42亿元、-2.45亿元、0.15亿元。
而券商集合理财的量化数据尚难统计,但多位券商集合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这波反弹过程中,以观望为主,操作较为谨慎。上海某券商集合产品的负责人甚至称:“我基本上没有动过。”
记者统计发现,上周当4万亿投资信号释放时,QFII果断地顺势增持,并在上涨后部分套现;基金和保资先是沿用前期反弹即减仓的做法;而券商集合理财观望大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