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谁的奶酪?
此次开放个人投资港股方式意味深长,还表现在开放的地点选择上。
一般情况下,在内地地域开放选择上会以与香港有密切经济和人员往来的广东省为先,首选深圳。比如2003年7月CEPA推出的个人访港自由行,首批试点城市是以深圳为首的广东4个城市,之后的香港人民币回流选择在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但此次外管局将资金自由行的出口选在了天津,凸显了下一步金融政策向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倾斜的意图。这一政策最初的设想来源于天津滨海新区与中银国际的业务交流,双方提出由中国银行开办这一业务。
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和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此前的经历和成就密不可分,作为前任央行行长,在中国的金融界里,戴相龙就一直以拥有丰富的政府关系而知名。
“对于天津来说,提供了一个探索离岸金融业务的创新领先地位。”巴曙松分析道。
但业界推测,这些也恰恰成为“直通车”遭遇“黄灯”的原因之一,银行和机构的试点选择缺乏市场机制,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不均也是一个隐忧。因为这块市场一旦启动,将是一块巨大的奶酪。
“1.3万亿美元”,8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总部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对此的预估,他们认为,中国投资者(不包括中央银行在内)持有的外国证券占中国年度经济产出的5%,如果中国海外组合投资升至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该国的海外投资可能增加1.3万亿美元。
这块巨大的奶酪显然不能让天津和中国银行一家独享,8月20日之后,其他银行和地区也正“摩拳擦掌”,力争挤进第一梯队。
交行上海总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已作了充分准备,一旦获批即可开办业务。考虑到交行在香港有交银国际,参照‘中行模式’,交银国际将负责交行客户的证券交易。”
根据刚刚公布的半年报,5月在香港成立的交银国际已获有关资格,可担任香港上市项目独立保荐人、香港收购及合并项目财务顾问。
市场此前盛传工行和建行可能成为上述业务的试点对象,合作对象可能分别为申银万国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工行和建行对上述业务确实已作申请,分别将上海和深圳选为试点城市,力争能够开展上述业务。
工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昨日对本报称“目前正在等批文”。建行行长张建国则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已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港股直通车”业务申请,正在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进行准备,很快会推出,力争成为第二批试点。
另一方面,港股直通车虽迟迟没有拉响开行的鸣笛,但近日来银行系QDII产品扎堆发行,大有和直通车“赛跑”的架势。
今年5月,银监会扩大了银行系QDII的投资范围,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境外股市,并且单一客户起点销售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月初,国家外汇局宣布增加30亿美元QDII额度,目前已有22家银行获得QDII购汇资格。而在个人直接投资港股放开后,目前银监会已将调整通知(197号文件)下发到各商业银行,投资于股票的银行QDII投资门槛从30万元降低到10万元。
究竟市场有多大?巴曙松认为其实取决于财富效应和风险偏好。他说,“相比QDII目前的100亿会比这个量要大,至于是多少,示范效应非常重要,如果初期的投资者赚钱了,就会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初期的这部分资金产生的示范效应有多大。如果初期示范效应是伤痕累累,可能会有影响,这是短期的,中期还是取决于两个市场的相对的投资价值和上市公司的质量。”
较当初试点方案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是,试点的地域将不仅局限于天津,还有可能扩大至几个城市,但非试点地区的居民则暂时无法到香港市场投资。参与开设这一业务的机构也将不仅限于中国银行与中银国际,至于个人投资的资金门槛,目前仍未最终敲定。
“但无论如何,开放是大势所趋,港股直通车不会搁浅,近期一旦配套成熟,我们就会放行。”银监会人士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