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呈增势——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根据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其投资特点、发展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他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欧盟 直接投资
在中国利用外资的国别和地区中,欧盟是仅次于亚洲十国/地区、美国,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三大来源。自1979年以来,截止到2000年底,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363885个)中,欧盟位居第三,占全部外资项目的比重为3.13%,低于亚洲十国/地区的81.71%、美国的8.60%;在中国吸收外资的合同总金额(6760.97亿美元)中,欧盟也位居第三,所占比重为7.46%,低于亚洲十国/地区的72.82%、美国的10.14%;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金额(3483.46亿美元)中,欧盟仍然位居第三,占全国的比重为7.48%,低于亚洲十国/地区的75.10%、美国的9.29%。但是,自1997年以来,欧盟对华的实际投资持续超过美国;2000年欧盟对华的合同投资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二来源。
在1986—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累计的项目数为11250,占中国吸收外资的3.14%,合同金额达到494.50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的7.53%,实际金额为342.29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的7.48%。2000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出现热潮,合同投资比重和实际投资比重分别达到14.20%、11.00%,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第二大来源。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在快速增长、占中国吸收外资的比重逐步增加的同时,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也是逐步增加的。在1986—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的合同投资项目规模为439.6万美元/项目,而同期全部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仅为184.8万美元/项目,前者是后者的2.4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投资项目规模从最低的1992年126.3万美元/项目提高到2000年的783.7万美元/项目。可以看出,欧盟超过同期的全部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水平,合同投资项目规模最高是全国的6.4倍
投资特点
快速增长 在1987—2000年期间,从项目数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在1989、1994、1996—1999年6个年度出现负增长;从合同投资金额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在1988、1990、1996、1997、1999年5个年度出现负增长;从实际投资金额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在1987、1990、1992、1998年4个年度出现负增长。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政治风波,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从中国撤离资金;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尤其是中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致使欧盟等将资金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撤离出来。
尽管如此,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仍是快速增长。在1987—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合同投资、实际投资的同比增长分别为28.99%、25.91%、25.88%,分别高于同期全部外商投资增长速度7.70、2.63、2.88个百分点。在正增长的年份里,1992年项目数增长速度最高,达到368.10%;1991年和1993年的合同投资同比增长均在230%以上,远高于全部外商投资同期的增长水平;1988年、1993年和1994年的实际投资同比增长都在120%以上,均高于全部外商投资同期的增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在2000年出现恢复性地快速增长,合同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16.21%,对2000年中国吸收外资扭转了自1994年以来的下滑局面和实现全面恢复性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合资及独资方式为主 截止到2000年底,无论从项目数比重来看还是从合同投资比重来看,法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结构是一致的,即合资方式占主要地位,独资方式次之,合作方式位居最后。尽管合资方式、独资方式、合作方式的占居位次没有改变,但是按照项目数计算法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合资与独资的比重为93.9%,高出全国利用外资的合资与独资的比重7.63个百分点;按照合同投资计算,法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合资与独资的比重为94.51%,高出全国利用外资的合资与独资的比重17.21个百分点。这说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更倾向于合资、独资投资方式。
侧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与中国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相比较,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无论是按项目数计算还是按合同投资计算,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与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但是,按项目数计算,二者差异不大,相差仅在1——2个百分点左右;按合同投资计算,第一产业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略低于在中国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在中国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18.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在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18.28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来看,无论是按项目数计算还是按合同投资计算,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在中国全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与全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相比较,欧盟企业在建筑业、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与餐饮业领域的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的水平,但是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的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
向东部地区倾斜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与中国吸收外资的地区结构是一致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呈现梯度结构——东高西低,向东部倾斜。但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向东部地区倾斜的程度要低。按项目数计算,欧盟对中国东部投资的比重低于全部外资对中国东部投资比重2.73个百分点;按按合同投资计算,前者低于后者14.42个百分点,而且欧盟对中国西部投资的比重高于对中国中部投资比重3.39个百分点。按项目数计算,欧盟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均高于全国的水平,分别高出1.89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按合同投资计算,欧盟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都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分别高出4.72个百分点、9.70个百分点。
以德国、英国等5国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15国中,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5国对华直接投资较多,5国项目数的比重达到81.5%,合同投资的比重达到90.05%。图1—2显示,其余10国中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数比重没有一个超过5%,合同投资的比重没有一个超过3%。欧盟15国的合同投资中,德国的比重最高,达到33.00%。
从欧盟各国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项目数比重最高分别为荷兰、意大利、爱尔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项目数比重最低分别是荷兰、意大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合同投资比重最高分别是希腊、德国、比利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合同投资比重最低分别是比利时、德国。
欧盟各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差异很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主要国家投资涉及的领域较为宽广,基本涉及表1—7中所列的15个行业;葡萄牙和希腊仅投资5个行业,爱尔兰仅投资6个行业。除德国、英国、法国、瑞典4国外,其它国家未投资于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除荷兰、瑞典、法国、英国4国外,其它国家未投资于金融保险业,西班牙、瑞典、芬兰、爱尔兰、希腊、奥地利、卢森堡、丹麦等没有投资于采掘业。
具体到欧盟各国,对各地区投资存在差异。截止到2000年底,合同投资中对西部投资的比重超过10%的有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葡萄牙5国,其中德国最高为24.37%;对中部投资超过10%的有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瑞典,其中意大利最高为19.86%;西部投资比重超过中部的有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芬兰,西部和中部投资比重接近的有丹麦、爱尔兰、希腊。项目数比重来看,西部投资超过中部的仅有丹麦、比利时、瑞典、卢森堡4国。
欧盟各国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也有较大的变化。根据不完全统计,可以计算,截止到2000年底,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投资项目规模为355万美元/项目。欧盟各国投资的项目规模除西班牙之外都在100万美元以上,项目规模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德国、荷兰、丹麦、英国、法国,其中德国高达506.88万美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