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美国财政部游说中方加大对美直接投资 缓解逆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美国副财长金米特表示,希望了解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最初投资动向

美国财政部官员正在北京会见多个政府部门,游说中国增加对美直接投资,以缓解贸易逆差问题。

“此次我和筹备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楼继伟先生提到了美国在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的数字,另外还有在美国投资需要涉及到的程序,尤其是在FDI方面。”来访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Robert Kimmit)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金米特是在北京的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述消息的。他同时表示,非常希望了解目前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最初的投资动向,但他对该公司与美国黑石集团之前的交易不作评论。

针对今年4月份中国减持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的消息,金米特回应说:“中国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有一系列的资产分配,中国和其他国家持有美国国家债券,我们会很认真地监控,但是我想说,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很宽广而且流动性很强,所以现在要吸引中国的FDI来拓宽投资组合。”

从6月18日开始,金米特率团抵达北京,展开对中国三天的访问,之后他还将前往俄罗斯。金米特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推动中俄加快对美投资。

根据介绍,此次金米特来华重点和中方高层就双向投资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与一些私营企业进行了会面,重点谈到了中国目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的政策。他同时表示,美方会让来美投资的国家和企业获得利好。

此次美国财政部高层会见的中方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财政部、外交部和商务部等。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较早前强调,美国需要宣扬FDI的益处,来改善越来越受到外界质疑的美国外商投资环境,去年美国的FDI已经降低到184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人士在北京透露,目前在美国的FDI企业占到美国劳动力的4%、提供10%的资本投资、每年13%的研发以及20%的出口金额。

针对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金米特此次和中方就美国并购政策进行了沟通。他表示,美国去年有1万起并购方面的交易发生,1430起是由外国公司发起的,其中113个案件被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了审核,只占到8%,因此有大量的案件并没有引起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

金米特还透露,今年夏天,美国国会将通过新的关于美国投资方面的议案,其中就包括CFIUS的新审核法规。

“据我所知,美国只有两个行业可能对外资是禁止的,一个是媒体,另一个是航空,所以,我想在美国有更加宽广的投资机会。”金米特说,“我们希望与中国方面今后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相互投资的问题,并且相互降低对投资者的壁垒。”

金米特同时预测,在未来几年的G7、G8、G20以及APEC等多边对话体制下,大国之间的投资开放问题将成为优先问题。(陈达)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美国滥用贸易救济调查 五矿商会强硬回应反倾销
美国政府带头反对施压人民币汇率新议案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对铜版纸增收反倾销税
外交部警告美国不要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
美国输华开心果仁被检出腐烂变质及有害生物
今年前5月中国与欧盟美国双边贸易均超千亿美元
中国“软实力”赢得人心 “魅力攻势”挑战美国?
美国来华推销阔叶木 中国已成其最重要出口市场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