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大学排行榜出炉,吸引了不少眼球。大学排行榜有存在的必要吗?大学应该如何看待排行榜?如果遭遇排名“潜规则”,大学又应持什么态度?5月6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
公正的排行榜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较为普遍。
“要不要大学排行榜?我看还是要。”龚克认为,大学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了解和选择大学、了解和选择专业提供了某种帮助,公众对大学排行榜还是有切实需求的,不宜简单以行政命令禁止。事实上,公正的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学生及家长选报大学、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的重要“指南”。
对大学而言,客观合理的外部评价和排名,也是衡量自身实力水平与其他大学之间差距的标尺。俞立中认为,客观公正的排行榜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的良性竞争,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找寻发展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带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当然,排行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龚克认为,将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大学放在一起比较,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毕竟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乃至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也难以量化,因此,即使是很客观的排行榜也具有某种失真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相对来说,中国学位教育与评估中心做的评估,其对象是可比性较强的一级学科,其数据由大学负责提供且接受质询,其评价依靠大批“同行专家”,显然更加合理,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