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0月是各个学校进行保送研究生考试的时间,往常异常低调的保研考试近几年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然而面对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同的同学也有着不同的想法。
“现在就出去很难有好工作”
刘丰田来自人文专业,为了能在本专业读硕士,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你知道现在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像我这种家里没背景的,根本找不到好工作。”
来自农村的小刘为了准备保研考试,暑假没回家,每天早早就来到图书馆,和那些考研的同学一样过着紧张的生活。在很多同学上网聊天、看电影、溜冰、K歌、游山玩水时,小刘常常是对着繁复的专业书籍“两眼昏花”。由于平时成绩不占优势,小刘寄希望于面试时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卧薪尝胆3个月,小刘面试由于准备充分,又是面对熟悉的老师,最终如愿以偿。
和小刘家庭条件类似的小张,一开始以为自己学的是热门专业,就业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结果真刀真枪地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现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
“很多单位确实招我这个专业的,但明确说要有硕士学位。”如梦初醒的他终于明白保送才是他的救命稻草,迅速地转到了复习状态。小张很清楚,如果不能保上研,想通过考研继续读自己现在所学的热门专业,要比找工作还难很多倍。
“我没必要出国啊”
来自北京某名牌大学的欧阳当年曾是省里的高考状元,带着荣耀,小伙子顺利地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了本系最好的专业。
但是欧阳内心却有过一番挣扎。“身边的许多同学成绩并没有我好,却申请了哈佛、牛津这样的学校。”
欧阳和老师长辈反复探讨了到底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最终他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学校在国际上已经排名很靠前,并不需要一个洋学历来证明自己,在我们学校拿到硕士文凭就足够在社会闯荡了。”
每一年,这些名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理性的规划。出国,不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名词,这些聪明的年轻人都在盘算自己如何能有更好的未来。保研,成了他们最后的诱惑。
支教和选留
今年已经硕士2年级的小谢回顾自己的保研生活时带着淡淡的感伤,和其他保研同学不同,小谢并没有本科毕业后直接上研究生,而是远赴西藏支教一年。
在西藏边远的山区,小谢在一个中学担任语文教师,过着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一年的雪域生活也洗礼了小谢,至今他仍常回想起自己在西藏和学生一起的日子。
小刘在保送读研究生之前在学校要做两年行政工作。“我现在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小刘留在了自己系的学生科做自己熟悉的学生工作,如鱼得水,对小刘来说,读研之前的学工生涯,只是一个形式的转换,一切都如以往,“只是我每天都必须去办公室而已”。
保研需要理性
扩招以后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目光转向了保研。
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教务这样评价逐渐热起来的保送研究生考试:“现在的孩子对就业有一种心理恐惧,似乎读了研究生就万事大吉了。”
由于全国只有少数高校拥有比较大的保送份额,因此被保送者其实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觉得保送机会难得,就一拥而上。
已经工作了的小杨,当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本可以到南方某省省委组织部工作,但是她选择了学术。3年研究生生活之后她却只能去某市重点中学任教。“我并不后悔”。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小杨充满了感慨,当时她痴心于古代典籍,如今把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