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小康研究课题组副组长、高级统计师罗建国先生就“小康进程”的有关问题答读者问。)
小康标准既有全国的,也分城镇的和农村的
据罗建国介绍,《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三套标准是于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制定的,此后一直作为衡量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的尺度。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差别的客观性,为了从本质上更为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程度,制定出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作为全国标准的细化和补充。他指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和民族众多,生活习俗差异很大,如果用全国一套标准很难准确刻画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平均数下会掩盖巨大的差异。所以,一些指标的数量界线确定不能“一刀切”,需要分别对待。如对于收入水平和衣食住行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小康临界值区分为城乡两种标准较为合理。
进没进小康,分三步来衡量
人们普遍关心的小康实现程度,在进行统计计算时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是小康内涵的界定。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指标临界确定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有用计量经济模型确定的,有用国际公认标准确定的,有用横向对比法确定的,也有用专家法确定的;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许多读者询问国家统计局这一小康计算结果是否真实反映现状,罗建国认为,计算结果总体讲是客观合理的,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的较好的生活水平状态,与国际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当。他具体解释说:“预计到今年底全国总体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表述中的“总体水平”,可以理解为平均意义下水平;而对“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可以理解为刚跨入小康阶段的门槛。(记者杨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