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有关部门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从各地区情况看,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进展,但地区差距十分明显。其中,西部全面农村小康实现程度首次出现正值。
第一,从实现程度上看,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2005年,东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47.6%,已完成近1/2的进程,其中有7个省市的实现程度已超过50%;中部实现程度为24.6%,大约完成了1/4的进程;西部实现程度首次出现正值,为1.3%,标志着西部地区已经补完了2000年以前小康建设没有完成的旧账,开始步入全面小康建设阶段。总体看,2005年中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东部低2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比东部低46.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只相当于东部的51.7%和2.7%。
第二,从推进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明显慢于东部地区。 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比上年提升7.1、6.3和6.4个百分点。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提升速度分别比东部地区慢 0.8和0.7个百分点。由于推进速度慢,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中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2004年拉大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拉大0.7个百分点。西部与中部地区相比,差距缩小了0.1个百分点。动态地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如2005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比2004年扩大的百分点分别增加到0.8和0.7个百分点,差距拉大的幅度分别增加了100%和130%。总体看,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比东部至少落后10年,中部地区比东部落后5 年左右。
第三,从指标结构上看,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经济发展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只有10.3%和-9.3%,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分别为39.4和5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整体实现程度差距幅度16.4和12.7个百分点,发展水平差距在8年以上;人口素质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只有17.9%和-49%,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分别为13.4和80.3个百分点,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高于整体实现程度差距幅度34个百分点,发展水平相差15年以上;生活质量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为31.6%和13.8%,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分别为28.5和46.3个百分点,中部与东部的差距高于整体实现程度差距幅5.5个百分点,发展水平差距在5年以上。(来源:《小康》杂志 文/郑新立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有关部门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从各地区情况看,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进展,但地区差距十分明显。其中,西部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比东部至少落后10年。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慢,且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这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临的最大难点。根据测算结果,到2005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只有17.5%,比农村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低10.7个百分点,在全部18项指标中处于倒数第三的位置,年平均只有3.5个百分点。按照这样的平均速度,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全面小康目标只能实现70%。按目前已经实现的程度,农民收入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有82.5%的路程要走,每年提升幅度需达到5.5个百分点,绝对增加额要达到人均200元左右,按现价计算需达到250元以上,难度相当大。近两年农民收入增速较快,但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很不稳固。2005年农民收入增速就比2004年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又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从长期看,农民增收仍然面临着经营规模狭小、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产品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上扬、外出务工渠道不畅等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农村教育和社会保障薄弱等方面。 2005年,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与2004年相比没有新的进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明显低于在时间上已过去 1/4 的25%的时序进度水平。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构成了很大制约。农村养老覆盖率只有8.2%,与全面小康目标相差50多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滞后于时序进度水平14个百分点,即实际进度还不及时序进度的1/2。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 2020年实现养老保险全面小康目标难度非常大。
三是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加重,集中表现在耕地保护难度加大、农村环境污染趋重等方面。 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比上年下降,但仍然达到 543万亩,减少幅度为 0.3%, 耕地减少影响农村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1.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保证常用耕地面积不再减少的难度相当大。如何有效保护耕地,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难点。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在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不大的个体私营企业,大都不能达标排放,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生态系统,对农村环境造成大量污染。
四是区域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低、推进速度慢。 2005 年全国4个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的省区全都分布在西部。实现程度为负值,意味着这些省区目前还没有达到2000年的小康目标。总体看,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素质方面的欠账较多,农村人口素质类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9%,农村经济发展类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3%,与全面小康目标的差距相当大。这表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最大的难点在西部,最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因此可见,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来源:《小康》杂志 文/郑新立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有关部门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
从全国情况看,2005 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 ,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2001~2005年5年,平均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每年推进5.64 个百分点。从6大类指标看,2005年的进展都很明显:
(1)经济发展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0.8%,比上2004年提升8.7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5%;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45%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3% ;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20.1%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1.6%。
(2)社会发展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9%,比2004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24%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5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8.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1%;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农业科研人员1.7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3.3%;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8 ,处在0.3~0.4的合理区间内,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3)生活质量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8.5%,比2004年提升9.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居住质量指数为37.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4.2%;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4%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 33.3%;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8.9%;农民信息化程度为44.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0.6%。
(4)人口素质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5%,与2004年持平。其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8.8%;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5岁,与全面小康标准值75岁仍有较大距离。
(5)民主法制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2.7% , 比2004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77%,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3.3%;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为7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2%。
(6)资源环境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0.7 % ,比2004年有较大改进。其中,森林覆盖率为18.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6.2%;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90立方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6.4%;耕地面积净减少543万亩,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指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仍为负值,但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比上年有所下降。(来源:《小康》杂志 文/郑新立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