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新农村建设还只是纸上的5个字,一年后的今天,新农村建设却成了眼前切切实实的变化。”这是记者在采访新农村建设时听到的一句感慨。这位农民叫包士利,32岁,是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一位普通农民。
腰包鼓了,上月开回了一辆别克凯越
包士利的家就在村委会的东头,二层小楼在一排小楼中间并不起眼。
包士利说,这些房子都是去年刚盖的,农村人有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盖房子,让一家老小住得舒服点。周里村底子薄,全村人祖祖辈辈都靠着种田过日子。“一年前,我们全家八口人,靠5亩地过日子。上半年种油菜,下半年种水稻,收成好的话,500多斤菜籽只够换来全家人一年吃的油,水稻能收个5000多斤,留足全家吃的,也卖不了多少钱,顶多换个来年庄稼的肥料钱,一家人过得紧紧巴巴。”去年4月,周里村被列入全市新农村建设试范点,同村里其他人一样,包士利渐渐发现身边起了变化。先是村委会的领导找上门来租他家的5亩地办集体果园,一年不用干活,可以净拿2000元租金。再过一个月,有工程队找上门来,问他愿不愿意去修路。包士利毕竟年轻,头脑比较活络,立刻感觉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契机,他找来村里熟悉的青壮年,组建了一支工程队,第一项承包的工程就是清理家门口的那口大水塘,一个月下来,每人赚了2000多元,相当于过去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河塘清淤、修路植树,包士利在一个又一个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今年春节,他把房子好好装修了一遍,又和老婆孩子去了趟新街口,把过去只能看看的高档家电搬回了家。上月底,他开回了一辆别克凯越,还特意在村委会门口放了一串鞭炮,“因为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给我带来的‘财运’,要好好感谢村委会的人。”
环境美了,能住在这里是福气
路还是原先那个走向,但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房子还是原先那些房子,但前后都进行了清理,不见了垃圾杂物;水塘还是那些水塘,但是上面漂浮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水面……新农村建设给包士利带来了先富起来的机遇,更给他和全村人的生活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着家门口一片郁郁葱葱的柳树林,包士利说,原来很羡慕城里人的居住环境,很多小区绿化得很漂亮,而自己家门口的池塘里到处都是垃圾,夏天还不时飘来阵阵臭味,现在,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很多城里人慕名前来参观,“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就像个大花园,能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是全村人的福气。”看着这些变化,村党总支书记王德祥说,周里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对自然村庄进行整理出新,对房前屋后进行清杂植绿,保留农村的“原生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农村环境,这种做法投入不大,但农民很欢迎,他们觉得很适应。村容村貌的整治还得到了江宁开发区的大力帮助,他们支援修建了整洁的水泥路,建起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老人们现在没事就爱在这些健身器材上晃悠,劲头比小伙子还大。”
村里人的好日子更有盼头了
这几天,包士利有空的时候就去看看离家不到500米的周里商贸中心的建设进展。他说,以前要买日用品,年轻人可以骑自行车到3公里外的秣陵街道商场去,而老人和孩子就难得去一趟了。“去年底,村里在江宁开发区的支持下投资1500万元,开始修建这个商贸中心,别看面积不大,功能却很全。”包士利说,村委会把规划图贴到了建筑工地上,商场、幼儿园、菜场、理发室、早摊点、卫生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今年6月,商贸中心将进行内部装修,最迟8月,全村人就可以在家门口逛街了。“我家原来的5亩地和村里其他人的土地一起,已经平整好了,听说要打造一个高效农业园,可以四季瓜果飘香,旁边还配有农家乐餐厅,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城里人开车到我们村品尝农家水果和美食,村里人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包士利说,今年村里组织的植树节活动上,他植了一棵树,既是表达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一系列变化的感谢,也植入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讯员 张兵 南京日报记者 毛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