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下周二就要公布议息决定的美联储来说,最新的GDP报告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士已经预见到,在增长动能减弱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已在悄悄放松自身的货币政策立场。
这样的信号同样来自布拉德,后者一直是公认的美联储内部的通胀“鹰派”,向来认为通胀风险大于通货紧缩。不过,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布拉德警告说,如果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且物价持续下跌,美联储就应该再度收购国债,而不是仅仅承诺维持利率在超低水平。
布拉德指出,当前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日本曾经遭遇的通货紧缩情况。他说,如果再有潜在冲击出现,导致美国经济受创,收购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应是较好的应对手段。
欧洲日本难改宽松基调
美联储尚且如此,仍未走出债务危机的欧洲各央行当然也没有理由轻举妄动。本周四,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公布议息结果,继续保持利率不变已无悬念,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为确保经济复苏不中断,央行可能进一步推迟加息的时机。
汤森路透最近对70多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欧洲央行可能会维持当前1.0%的利率直至明年第三季度,届时可能加息至1.25%。尽管近期欧洲的一些数据发出积极信号,但分析师并没有因此而认为央行会变得更加强硬。
对央行来说,欧元区银行业仍是一个心病。尽管之前的压力测试显示区内银行仅需少量融资,但业界普遍不认同这样的结果,并预计欧洲的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彭博资讯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一些高负债国的银行今年可能必须融资高达1220亿美元。
在欧洲之后,日本央行会在10日公布议息决定。从近期的发展看,央行仍将积极抗击通货紧缩作为第一要务。本周一,日本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跌至7年低谷,显示投资人均预期央行会被迫采取更多宽松的政策来降低借贷成本。
分析师表示,对股市而言,央行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带来短期的提振。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希尔德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对经济增长和通胀降温的预期,可能会促使美联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管当局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政策的放松,都会向股市发出强烈的“利好”信号:美联储手头还有很多牌可以打。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长期实施低利率的风险提出警告。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拉詹2日撰文指出,尽管反对美国加息的理由看似很充分,但以史为鉴,伯南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在未来可能代价沉重。他认为,要确保强劲的复苏,美国必须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新的行业,而不仅仅是通过低利率培育往日的消费热。但超低利率并不一定对此有所帮助,反倒会伤及央行的信誉。
拉詹建议,当市场对于欧洲危机的忧虑有所消退,美联储应该审慎地为将利率从超低水平上调至较低水平创造条件。(记者 朱周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