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全长90.2公里的一道边防管理线,将深圳“一分为二”。
边防管理线设立的9个检查站,被称为“关口”。于是,深圳有了“关内”、“关外”之分,“关内”是特区、“关外”是内地,形成了“一市两法”的管理发展格局。
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将扩大到深圳全市,深圳不再划为“关内”、“关外”。
推进4个“一体化”,谋划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点
30年前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仅占深圳总面积的1/6。但2009年,特区外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仅为特区内的21.2%。
2009年,深圳GDP达8201亿元。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该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圳5年内GDP超过1.5万亿元”。王荣认为,特区“扩版”给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极大空间,只要特区内外单位面积产出相同,“实现目标不难”。
目前,宝安区正通过结构调整,将占地140平方公里的619个工业园区整合为18个规模大、关联度高、基础设施共享的新型园区。区长李文龙说,特区的“一体化”给宝安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
多年来,特区外的基础设施投入受到制约,企业享受的政策也不同。“关外”对投资者、创业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增加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目前,深圳加速推进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4个“一体化”,并对宝安、龙岗实行“倾斜”。2010年,特区外的财政投资占全市财政投资总额的72%。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陈彪说,特区的“一体化”为深圳的统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原“关外”在深圳的未来角色类似香港的新界,“这里将是深圳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发展点”。
“一体化”将消除人们心理的“二线关”,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
30年来,深圳人面对边防管理线,心里更有一道“二线关”。
深圳户口,足以承载起“关内”深圳人的心理优越感,一纸边防证,却让“关外”的深圳人感觉自己是“二等市民”。
比如,“断头路”多集中在特区外;特区内规划道路建成率近100%,宝安只达到70%,龙岗仅为40%;公交覆盖率特区内近100%,特区外只有76%;高端产业大多在特区内,特区外集中劳动密集的“三来一补”……
近年来,铁丝网构成的“二线关”已大为松动,但许多非深圳户籍人心里的这道“篱笆”却一直难以消除。
乐正说,特区的“一体化”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二线关”,大大提高深圳人的凝聚力和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
近日,深圳交通部门新规划了69条公共汽车线路,其中64条在特区外。该市交运委主任张士明说,将加快原特区外公交线网规划、提高特区外线网覆盖率,500米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将提高到80%。龙岗区区长张备说,特区的“一体化”带来的公交、自来水等的同城同价,将大大减轻原特区外居民的生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