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技术产业
充分开发科技资源和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合作,集聚发
展,培育新兴产业,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以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为重点,
承接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数字音视频、汽车电子等产业。积
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
元器件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加速开发嵌入式软件、应用
软件、智能语音等产品,承接软件外包。
生物产业。重点承接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与诊
断试剂、现代中药制品等产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药物。发展特色良种繁育、饲料酶制剂、生物化肥、生物
农药等生物农业。提升非粮原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
基材料、工业酶制剂等生物质产业。壮大生物酶节能降耗、
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藻类等生物环保产业。
公共安全产业。重点发展应急指挥与救援技术装备、大
空间火灾安全监控系统、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食品安全检测、
量子保密通信、信息安全控制系统等产业,在相关领域建设
一批国家和省级研发及转化平台。
专栏 6:高技术产业基地(集群)建设重点
合肥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合肥、铜陵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合肥语音电
子,芜湖、合肥汽车电子,铜陵电子材料,马鞍山、巢湖磁性材料等产业集群。
合肥、芜湖、马鞍山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合肥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
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积极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
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优先联动发展物流业,进一步发展金
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
业基地。
现代物流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公路、铁路、
水运联运和江海联运,形成以芜湖为核心的皖江现代物流产
业带。在合肥规划建设新桥空港物流园区等若干综合性、专
业性物流园区,形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第
三方物流,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
联动发展。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联互通,使皖江城市带
成为沟通长三角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
金融服务业。支持示范区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境内外各
类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徽商银行做大做强。
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汽车企业设立金融租
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规范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方中小银
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
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建设统一的产权市场。完善
铜陵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金
融后台服务基地。
文化产业。发挥示范区人文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国内外
文化产业转移,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推动文化企业跨行
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和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依托合肥、芜湖、
马鞍山等城市,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现代传媒、数字创意等
新兴产业,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建设文化影视基地,构建影
视动漫游戏一体化产业体系。壮大出版发行产业,建设以合
肥为重点的中部地区出版物发行集散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
积极承接发展体育健身、演艺娱乐、文化休闲等产业,扶持
发展黄梅戏等地方戏曲艺术。
旅游业。大力推进皖江旅游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
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
游,建设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泛巢湖国家旅游度假
区,重点开发建设九华山、天柱山、巢湖等山水文化旅游景
观,积极开发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等城市文化旅游景
观,合理开发升金湖、牯牛降等生态旅游景观,建成国内一
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强以市场为主导、资本为纽带
的旅游合作开发,支持国内外旅游企业跨地区并购重组,促
进皖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国内外资金、品牌和管
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经营
和服务水平。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
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
商品销售体系,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企业集约化经
营,发展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集团。
第六节 现代农业
落实《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
引进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龙头企业,加强农技推广体
系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
产业化经营,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
地。
种植业。大力发展水稻、棉花、油菜、蔬菜和茶叶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结合实施全国新增
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建设,稳
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建设沿江优质棉花、“双低”
油菜生产基地,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扩大蔬菜生产规模,
建设优质安全蔬菜供应基地。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整合培
育品牌,建设皖江、大别山名优茶生产基地。
养殖业。扶持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禽、生
猪、奶牛和特色畜禽养殖业。在适宜地域推进畜禽规模化、
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养殖废物等资源化利用水平,
完善防疫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安全畜产品示范基地。大力开
发特色水产品,发展旅游休闲渔业。利用皖江地区丰富的水
产资源,着力建设标准化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林业。推进商品林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林产品加工企业,
优化林业生产结构,有效利用荒山荒地,扩大重点地区速生
丰产林基地、高效经济林基地生产规模。加强优势苗木花卉
生产,建设合肥、芜湖、马鞍山苗木花卉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