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77国集团可能集体退出气候谈判 非洲国家联合抵制 两大阵营僵持 -税务总局明确征企业年金个人税 答问 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所得税 -国务院邀5学者研讨拆迁条例 5年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发改委:粮食及肉油价格大涨可能不大 -外资巨头掌控中国大豆市场致食用油价上涨 发改委:明年一定降价 -哥本哈根会议由展示期望进入核心讨论 192个缔约国认同官方草案 -重庆打黑惊曝律师造假门 近20人被捕 央视录制现场垮塌八人骨折 -技术性贸易壁垒致中国损失505亿美元 匈牙利华商市场年底频遭查 -中国发现10亿吨大型铁矿 配给河北钢铁开发 兖矿披露买澳矿秘密 -中石化称原油进口不可放开 民营油企质疑 中石油获海外油田大单
首页>>宏观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6问 4万亿投资会否助长产能过剩?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六问是否存在“国进民退”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争论相当热烈。有关专家指出,从实际情况来看,停留在这一话题上都没多大实质性意义,因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在不同领域中都正上演着“有进有退”的好戏。

记者注意到,“国进民退”的问题之所以引发争论,主要起因于房地产、煤炭以及钢铁等产业现实生活国企的强势投资整合。

以房地产为例,今年6月末,北京在三天里接连拍出三块地王,除去上市公司富力地产外,其他两块分别被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CEC)下属的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中化方兴地产以40.6亿元拍下。而就在不久前,北京国企大龙地产又以50.5亿元拍下北京新地王。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正是国企房产公司一系列的强势出击,使民企房地产巨头们频频咋舌侧目,“国进民退”的抱怨和争论随之而起。

紧随其后,山东钢铁对民营日照钢铁的整合,特别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对民营小煤矿的整合,更是将“国进民退”的话题推向高潮。

然而,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对“国进民退”的争论和抱怨很多,市场却忽略了很多问题。

首先,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所谓“国进民退”的政策;其次,中央政府在不断鼓励民间投资,出台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再者,在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巨头(如房地产业)也在上演着“大民进小民退”,甚至“大民进国企退”的大戏;最后,在股份制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国与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事实上,仍以房地产为例,记者注意到,在市场转暖后,万科等大型民营房企也是斥巨资在各个城市拿地。“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市场规律,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便更具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亦是如此。今年中航工业、山东兖矿分别在欧洲、澳大利亚的公司收购便是佐证。”国家行政学院一位专家说。

有分析人士指出,国企由于“特殊身份”,更易获得金融机构融资,从而对原本资金紧张的民企形成挤压。但是,明眼人应该注意到,“风险与收益”是平等的,在市场化背景下,国企“地王”们同时面对的“风险”也大于民企。

“所以说,在有些人抱怨国企风光无限时,不要忘了国企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上述专家提醒道。

他表示,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抱着一颗市场化的心,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可以预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面对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再上层楼。(卢晓平秦菲菲 吴婷 张牡霞 李丹丹 于祥明)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相关文章:
专家把脉年底股市:宏观经济向好支持有上升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10%
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定调 明年宽松中调整
券商预测宏观经济:明年将呈“前高后低”
人大经济所报告: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宜"以进为退"
唐双宁:明年中国新增信贷7—8万亿元为宜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片新闻:
中国深部找矿四年间找出万亿矿产 各省纷纷规划
港珠澳大桥15日开工 将耗资逾720亿元 可抗8级地震(受益股)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