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研究报告:中国能源需求拐点在2035年出现 今年海外购矿6成为澳矿 -十电企致环境损失870亿 华能大唐居前 中石化壳牌回应隐瞒排污 -前三季央企利润下降明显 产能过剩拖后腿 抑产能过剩受影响个股 -胡润发布房地产富豪榜:许荣茂家族最有钱 楼市调控新政时限逼近 -内蒙越狱犯讨热水露行踪 飞机搜查 文强供认强奸少女玩弄女明星 -全球反倾销已开始围攻中国 美对华铜版纸及紧固件发起双反调查 -全球铁矿石明年产能过剩约逾3亿吨 国内钢材库存量或逾8千万吨 -国内油价临时间窗口或大幅上调 中国将首次收购美境内石油资产 -工行121亿H股解禁 中建60亿解禁 基金成创业板打新主力 解读 -四川北川与平武交界凌晨发生4.9级地震 南海热带低压或登陆海南
首页>>区域发展>>西部开发
西南区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10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总体变化的趋势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见图8),1978年西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2.25∶37.84∶19.92,到1992年变化为32.23∶35.38∶32.39,此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稳定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00年,西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3.29∶37.52∶39.19,2007年为17.93∶43.14∶38.92,与2000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36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图81978~2007年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工业化。1978年西南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47.35亿元,1999年为3138.41亿元,2007年达到10323.43亿元;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1999年为31.21%,2007年提高到36.34%(见图9)。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特别是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1985年西南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为75.91∶12.11∶11.99,1999年为62.68∶13.18∶24.14,到2007年变化为51.64∶18.07∶30.30。因此,劳动力主要是向第三产业转移。不过在西南地区的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绝对优势,个别地区在60%以上,其比重远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沿海地区高许多。从产业结构的资源密集程度变动看,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农牧业仍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就业结构中,农牧业提供了50%以上的就业岗位;二是在第三产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比较大;三是在第二产业中,与资源密切相关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其中又以采掘、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深加工工业比重低。这是因为西南地区具有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地区布局上偏重内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城乡居民生活的改进

1.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各部门按要素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在中国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按收入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由四部分组成: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1993~2007年,在地区生产总值要素收入结构中,西南地区劳动者报酬比例由54.95%下降到45.98%,固定资产折旧由10.2%上升到14%,生产税净额由14.82%下降到13.70%,营业盈余由20.04%上升到26.36%。可见,劳动收入份额自1993年以来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而资本收入份额则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见图10)。

如果不考虑生产税金额,把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合并,就得到国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间的分配关系(见图11)。基本结论与前面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资本收入份额上升了10个百分点。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图片新闻:
金砖四国首都房价比较:北京最平稳新德里最低(附表)
中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座次排定 京沪穗深列前4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