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
经济增长在内需的带动下逐步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1个和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6、7月增幅分别达到10.7%、10.8%。6月份全国用电量扭转了连续8个月下降的局面,增幅达到4.3%,7月份进一步提高到5.7%。国内需求加快增长是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上半年经济增长7.1%中,内需拉动10个百分点,外需负拉动2.9个百分点。消费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持续较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农村增速快于城市1.7个百分点;家电、汽车、住宅等销售明显加快,累计销售下乡家电1388万台(件),汽车销量、住宅销售面积分别增长23.4%和38.8%。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32.9%,其中民间投资增速达到34%。
经济效益下滑的状况有所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降幅比前2个月收窄14.4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好转,39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3—5月累计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比1—2月增加了10个;其中,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制造等装备行业利润由下降转为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对22个地区工业效益统计,上半年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1.2%,降幅比前5个月缩小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趋势向好,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5%,但5月份以来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7月份增幅达到10.2%。
市场预期明显向好。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去年11月38.8%的低点回升至53.3%,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52.1%,已连续3个月高于50%。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至110.2,比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5.6个和9.1个点。国内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7月份环比上涨2%,已连续4个月保持上涨势头。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
(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积极变化。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到,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之所以遇到较大困难,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因此,在努力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狠抓工作落实。
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国家出台了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年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资金达到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积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继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043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提高幅度在13%以上;及时增加粮棉油糖等农产品收储,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努力稳定主要农畜产品的价格。7月份,小麦、稻谷、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上涨5.2%,7月末生猪出场价格比5月中旬的最低点上涨15.8%。农业生产克服了特大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467亿斤,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早稻产量预计665亿斤,比上年增长3%左右;夏收油菜籽产量129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水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去年四季度以来,已安排四批中央投资共3800亿元。在项目选择上,突出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突出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低了铁路、化肥等项目资本金比率,提高了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等“两高一资”项目资本金比率。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前7个月,第一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5%和36.5%,均高于第二产业;教育投资增长42.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70.2%,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65.9%。这些投资既稳定了当前增长,又增强了发展后劲。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从缓解企业生产困难和增强长远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随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各行业不同程度地出现积极变化。汽车生产增势强劲,前7个月产量达到731万辆,同比增长20.7%;小排量经济型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45%,同比分别提高8个和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工作稳步推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继续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抓住机遇,加快改善发展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上半年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水平。东部地区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回升。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知识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有效推进,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相继出台,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前7个月,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3.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呈现回升势头,其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生产增长159%,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14.6%。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工作。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节能减排资金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继续推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启动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产品试点工程。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环境准入标准,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5%,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4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6%和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