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杨利伟透露:中国第二代航天员中将有女性 选拔计划在年底前公布 -台风莫拉克致浙江340万人受灾 多地暴雨 -人社部:职工培训费并非取自个人工资 住建部征求建"大城管"意见 -台风莫拉克今明登陆闽浙 福建转移逾25万人 浙江转移近30万人 -地方债上市百日交易几为零 证监会发布基金“一对多”细则 -未经复审的医疗机构不得进行人体器官移植 医改投入716亿元 -中国铁矿石对外依赖度超75% 两巨头3年上交2100亿元暴利税 -中方仅获中印争议领土28%说法无根据 美批准亨茨曼任驻华大使 -税务总局:消费税不应成白酒涨价理由 深圳地税局否认开征物业税 -广西网瘾少年死亡事件13嫌犯被刑拘 连撞28车致4死11伤司机翻供
首页>>国际经济
全球经济拐点隐现 “中国回暖”取决于世界坐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8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期作为全球经济风向标以及本轮危机爆发地的美国发布一系列数据表明,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周末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7月份美失业率意外下降,这进一步证实美国经济衰退正在接近尾声。同样在此次危机中遭到重创的英国亦迸发出复苏的“萌芽”:英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7月份均出现扩张,6月份的工业生产则出现一年半以来的最大升幅。专家进一步指出,本论衰退中率先复苏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回暖”还是要取决于世界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坐标。

奥巴马:

最糟糕阶段已过去

失业率一直被经济学家当作衡量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指标,周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24.7万人,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最小降幅,并低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下降27.5万人。根据家庭调查得出的数据,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9.4%。

上周五的报告显示,7月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52000人,为1年内最小降幅。

周末,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经济可能已经渡过最糟糕的阶段。奥巴马称,美国经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表示,目前的就业职位减少幅度已不到他上任时的一半,金融系统已脱离崩溃的边缘,市场的上涨正在使美国人401K退休金计划的价值回升。奥巴马称,最新的就业数据和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都表明态,美国经济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经济尚未完全脱离困境。

受积极的就业报告提振,美国股市上周五收盘走高,道琼斯指数收于9个多月最高水平。道指成份股美国运通领涨,前成份股美国国际集团和花旗集团也双双走高。

道琼斯指数上涨113.81点,至9370.07点,涨幅1.23%,盘中一度上涨181.45点。道琼斯指数上周累计上涨198.46点,涨幅2.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7.09点,至2000.25点,涨幅1.37%。该指数上周累计上涨21.75点,涨幅1.1%。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3.40点,至1010.48点,涨幅1.34%,该指数上周累计上涨23点,涨幅2.3%。

Nollenberger Capital Partners股票交易主管托德·克拉克表示,虽然上周市场总体表现不错,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尾盘时涨幅有所收窄,其中领涨的金融股自高点回落。之前一直领涨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势开始落后。这可能意味着市场有些过于乐观。

尽管拐点开始显现,但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少。首先,失业率和住房止赎率居高不下。其次,金融机构健康状况仍不乐观。第三,危机后的“退出”策略实施问题。美国著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认为,危机过后,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技术上,从经济中抽走流动性比拯救经济时注入流动性的难度都要大。有经济学家分析,如果退出策略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新的金融震荡。

从中远期看,美国还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应对金融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飙升,本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预计达到1.8万亿美元。而目前备受争议的医疗改革方案将在中期使美国财政面临更大压力。

来源: 上海证券报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全球经济渐露企稳迹象 西方经济体谁将率先升息
全球经济复苏号角已吹响? 或加速中国外贸回暖
英国石油: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可能“很漫长”
社科院副院长:全球经济两三年内或步入更大低谷
科法斯:全球经济负增长2.5% 中国经济将W型复苏
全球经济依稀见底 中国经济将“U”形反转
救市政策年内不变 全球经济V形反弹几无悬念
图片新闻:
北京奥运会一周年 全民健身浪潮席卷全国[图集]
地价高涨致地方政府盲目填海 近海鱼虾几乎绝迹(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