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央财政补贴光伏发电项目 最高补贴七成 收益股一览 政策全文 -7·5事件与宗教无关 真相将公布 少数民族加分不会改变 实录 -创业板IPO申报26日开闸 预计首日申企业请逾50家/候选名单/答问 -俄关闭市场影响六万华商 商务部率团交涉 力拓案或涉16家钢企 -上海现40℃高温天气 云南凤庆县山体滑坡已致14人失踪 天气预报 -广西平果手足口病例升至112例 3患儿亡 内地甲流确诊病例1668例 -上半年6成高价地被国资房企拿下 上周重点城市楼市成交涨多跌少 -文理分科再引口水战 教育规划纲要8月或见分晓 高校抄袭"井喷" -汇改四年 人民币汇率逐步向均衡靠拢 对美元升值两成 预期又起 -成品油批发价阴跌 石化双雄再谋联手稳价 业内分析:下调或推迟
首页>>宏观经济
央行首提“防通胀” 下半年或力控信贷总量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7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保增长防通胀如何平衡?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年内GDP“保8”的目标达到已无异议,央行此时提出“防通胀”是否意味着下半年调控重心的转移?

对此,专家们的态度与央行的表述一样明确。刘煜辉分析,保经济增长与防通胀其实是相互矛盾的两个目标,决策当局无疑期许两者的调和,但从经济史上看,这种平衡是鲜有成功先例的。从表述上不难看出,“保增长”依然是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提出,之前提出的“两防”要做一个调整,由“防过热、防通胀”变成“防通胀、保增长”,“增长如果不保住,是会掉下去、会滑坡的,解决其它问题也就很难有保障。”

不过,对于央行提出的防止通胀的提法,市场人士分析只是个信号而已,不必担心政策的收紧。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也表示,除非经济形势稳定回升,否则宏观政策不会有太大转向。

“下半年若CPI转正则宏观政策或有大的调整。”刘煜辉向本报记者解释,由于宏观政策具有迟滞性,未来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当现实价格指数、货币等因素出现通胀反应,政策似乎才有大调的理由。”但这并不表示现在可以在防通胀方面喘息片刻。

货币政策微调已展开

5月份在上海参加陆家嘴金融论坛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表态,货币政策需要微调。而最近一个月来,央行已经通过启动一年期央票,提升正回购和央票利率、发行定向央票、要求银行上报月末信贷数据等方式进行货币调整,市场将央行的这些动作解读为微调政策在展开。

在7月15、16日举行的人大财经委员会议上,央行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以及物价变化,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和力度的节奏;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业内专家们认为,目前通胀压力持续增长,而央行握有市场货币量的直接控制权,所以防通胀的主导应是央行。但是对于目前央行采取的发行短期央票、信贷窗口指导以及风险指引等常规性措施的效果,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

“常规性货币调控措施已不足以刹住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应该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审批。”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像“大工地”,如果再批新项目,信贷不可能收得住;从央行来说,防通胀最有效的不是调货币供应量,而是直接控制信贷规模,重启月度、季度信贷控制,全面收紧房地产信贷。

“防通胀的主导还是央行”,高辉清表示,其他部门也必须予以配合,如投资项目和农产品价格控制就不只在于央行。目前这些措施,不论是央行的还是其他部门的,均只起到缓解作用,总体上信贷和通胀的上涨走势不大可能消除。(记者吕天玲 实习生信美利)

来源: 南方日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哈继铭:警惕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通胀压力很大
调查报告显示:通胀成中国消费者最大的担忧
成思危: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 泡沫破灭通胀将现
专家激辩中国经济复苏前景 是否通胀存分歧
姚景源:今年物价将保持低位 不会有通胀或通缩
央行发行500亿元央票 通胀预期催升货币市场利率
专家预计年内不会出现通胀 局部物价上涨 年内加息可能性小
国务院专家预计年内不会出现通胀
图片新闻: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引发四猜测 疑与引入外资有关(图)
联通启动WCDMA试商用 国内3G业务已全面亮相 优势PK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