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预测二季度GDP增7.9% CPI和PPI继续双负][经济景气持续上升 年内加息可能性小]
针对下半年经济形势,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这两位专家认为,至少在今年不用担心我国出现通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在“保增长”上仍有余力,但下半年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因素将有所增多。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未来的物价形势?
张立群:今年我国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局部的物价会上涨,比如资产价格上涨、食品价格、进口初级产品和原油价格上涨很可能会出现。
供给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产能规模还相当大,像重化工业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还很明显,要通过投资、消费的持续扩大来拉动包括这些领域在内的供求关系改变,从而引起价格上涨,我觉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住房和股票价格较快上涨,可能会带来心理预期的改变,如果未来发生通胀的话,有可能从这一块开始。还有就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如果今年中国经济比较快地恢复,有可能带动国际期货价格快速上涨。这些价格的上涨通过进口渠道会对国内的一些产品价格形成冲击。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就是,今年猪肉、油料作物等农产品稳定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如果出现减产的话,明年食品价格也有可能会上涨。当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避免像2007年那样的物价大幅上涨现象再度发生,但也要引起警惕。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看,今年不会出现全面的物价水平上涨。但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包括初级产品和进口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发展和蔓延,这种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很不利的。
汪同三:我认为今年底之前不会出现通胀。通胀是滞后因素,因为只有经济起来后,才会出现通胀。目前股市、楼市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更多是一种正常的波动。我国的股市和楼市价格与实体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市场还很年轻,没有完全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当然,通胀有很多因素,当前我国的投资这么高,贷款这么多,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我们现在是特殊时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有必要采取这些看起来矫枉过正的措施。但是我们应该警惕和关注这些措施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通胀向来是滞后的,滞后一年以上,未来如果出现通胀也是明年下半年,而今年绝对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