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图为湖北宜昌市民在超市里选购食品。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网3月15日电(杨威)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再度来临,“315”年年有,而年年似乎又不同。在今年全球正值“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话题似乎尤其热络。中央部署的提振经济方略,最关键一点就是扩内需促消费,而只有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受到规范的保障,消费者才能真正放心地消费,促消费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消费前景依然向好 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从2009年的牛年春节,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消费“黄金周”便点燃了中国消费市场。商务部1月31日发布的监测显示,牛年春节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不仅国内专家感叹,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大幅放慢之际,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保持强劲,对拉动内需有较大促进作用,也让西方国家着实惊叹了一下。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居民储蓄意愿回落明显,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其中64.5%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存款利率偏低,选择“储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降至37.5%,比去年年底下降了7.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度继续提高,通胀预期弱化。
同时,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6%,为六年来首度告负;同时,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物价的下降以及零售总额的增长表明,在更多价格空间下,中国居民有更大的空间和意愿消费。
消费券问题成热点 争议中蕴含潜力
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给每人全年发4000元消费券”的建议,在今年两会上引爆了一场关于消费券的大辩论。这一话题不仅引起了市民的热议,也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全国各地也掀起一波消费券派发热潮,并纷纷预期此举能拉动数亿元的消费效应。而从发放消费券的火爆程度也能看出,消费意愿还是存在相当大的空间。至此,消费券究竟该不该发 ?该发多少以及怎么发 ?是否真能立竿见影拉动内需?代表、委员的赞成与反对的观点交替不断冲击着媒体和公众的眼球。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袁立认为,与一般消费券不同,旅游消费券“是一个较好的拉动地方闲置资源、稳定就业保障的举措”。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消费支出中比较次要的选项,而旅游产业又恰恰可以对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发挥比较全面的刺激作用。从不少地方发放使用旅游消费券的实际效果来看,往往是用一元钱拉动了三四元钱的消费,拉动内需的“乘数效应”还是相当明显。
但是,这期间也当然存在反对的声音。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就表示,发放消费券并不能实现可持续提振消费,有些地方发放消费券已然成为“变相货币”,呈违法倾向。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称,与其发钱或消费券,不如用来扩大投资或补贴民众创业。针对我国经济刚刚起步的发展现状,急需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的投入力度,因此扩大投资是眼下拉动内需的首选。从效果上看,扩大投资的实质是 “花钱买增长”,其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对于代表委员的“热闹”的争论,政府官员出言显然更加谨慎。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期间表示,针对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商务部在做一些效益评估和调查了解,最后的结果还没看到。同时,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也称,对近来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的做法财政部没有意见,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不会发行全国性消费券。
促消费政策成重中之重 消费增长预期明朗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报告指出,从扩大居民消费到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从完善消费政策到优化消费环境,国家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刺激消费。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估计在可以看到的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国内的消费还会呈比较快的增长。陈德铭表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总体国内的消费增长是平稳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和经济趋好的态势是不变的,也说明现在我们政府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已经和正在起到作用。
“扩大消费能在中长期调整外需和内需的关系,虽然见效慢,但具有战略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此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表示。代表委员们认为,2009年,在国家政策积极催动和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表现将会呈现更加复杂、扑朔迷离的态势。“通过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等一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我们的经济增长必将会更科学、更有活力、更具持续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副主任杨洁博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