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过于悲观了”
“央行过于悲观了。”祝宝良向早报记者表示。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预警“物价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对央行这一提法普遍持“保留态度”,认为目前“价格全面上涨”仍无明显迹象。但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此前曾作出与央行相近的表态,认为通胀压力的加剧目前不再仅限于肉类价格,而是迅速扩散到其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服务领域甚至非食品领域,“非食品的CPI环比涨幅已开始加速上涨。”
在高盛看来,本轮食品的快速上涨并不是由于短暂的供应不足所致,而是受到货币过度扩张的推动,“因此在果断货币调控措施迟迟不出台的情况下,整体的通胀压力不会自动减弱。”
祝宝良表示,目前不主张用通胀这一提法,更倾向于“物价上涨”来定性目前的形势。祝宝良指出,目前在物价方面实际上已“无大的风险”,市场不必对5.6%作出过度解读,“但我还是对房地产和M2(货币供应)的状况存在一些担心”。
祝宝良称,目前消费市场的总供给仍然大于总需求,这使得物价全面上涨几乎不可能。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目前也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工资不太可能与物价联动上涨,从而诱发物价全面上涨。
雷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昨天也表示,5.6%的数字超出了雷曼此前的预期水平(5.0%),但仔细研究CPI篮子中各项指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明显迹象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会传递至其他非食品领域。
是否通胀仍有争论
“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程度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彭兴韵指出,之所以判断已步入通胀区间,除了CPI之外,M2增速的走高也是佐证之一。
而梁红也认为,一旦CPI增速突破5%,将可基本判断中国已是通胀经济,“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可能很快就会淡出视野”。
但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他并不认同过于悲观的看法———已步入通胀区间,但也不认同乐观的看法———中国只是简单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在他看来,中国已“无限接近”通胀,但目前的经济数据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王志浩表示,判断是否通胀应参考更多的指标,“比如M2增速突破20%,月均新增贷款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
但在彭兴韵看来,央行“防止物价全面上涨”这一提法仍值得商榷。彭兴韵表示,全面物价上涨的前提是“央行已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目前显然没有这一迹象。同时,影响物价的一切长期因素没有发生改变,“比如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彭兴韵指出,由于政府调控效应的逐步释放,8-9月份CPI增速可能将开始进入下行空间,“全年突破4%的可能性很小”。
但王志浩也指出,“物价全面上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在明年,因此央行提前作出一些警告也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