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民调显示中国富人形象不佳 学者称收入差距并非像媒体炒作般严重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有望今年获政策放行 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 -中国国民旅游消费居14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首 内需开始"加速跑" -广东县域人均GDP超万元 天津6项优惠助中国最大保税港区建设 -7月全国CPI同比涨5.6% 城市涨5.3% 通胀形势已进入警戒区域 -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跳级不得留级 08年考研英语难度增加 -国资委圈定中石化等30余家企业作主导央企 央企要加快整体上市 -银监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仍可办理 美次级债危机警示中国炒房者 -广东湛江遭两百年一遇暴雨袭击 -房产企业投入产出比近150倍 平均年薪53795元 物业管理为1:6
农产品低价时代结束 食品价格博弈中农民处弱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今年以来,食品价格一路看涨,上半年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食品涨价拉动了中国CPI的提高——6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4.4%,比预期高出1.4%。

食品大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或半加工品,所以食品价格的上涨理所当然地应该带来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主要来自价格、规模和品质。其中,价格因素占的比重很大。因而,农产品的价格稍有波动,就会对农民的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的今天,农民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多种信息渠道,对市场行情的反应比计划经济体制下要快得多:哪个买家给价高就卖给哪个买家——农民间接分享了食品涨价带给他们的好处。

但是,在看到农民分享食品涨价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方便面行业竟敢冒市场垄断和价格联盟之大不韪,统一涨价;有些乳制品也取消打折等优惠实行变相涨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不禁要问:是谁在推动食品价格的不断攀升?谁是食品涨价的最大受益者?农产品的涨价追得上食品价格的上涨吗?

无疑,导致食品涨价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据说国内外基本相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食物结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粮食库存降至上世纪70年代的最低水平、城市化加速以及乙醇燃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粮食等等。

虽说企业在成本提升的压力下,其商品涨价本无可厚非,但据业内人士说,方便面行业总成本涨幅不足10%,更有企业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其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与之相关的是,方便面行业最终是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低档方便面是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消费量最大的加工食品之一。农产品涨价的很大部分通过类似方便面涨价这样的途径,又直接将涨价部分加倍转嫁到农民头上。农产品低价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消费者和农民开始了与食品价格上涨的利益博弈,而在这个长期博弈过程中,在相关政策和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特别是农民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农民是食品原料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保护农民的利益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食品涨价带来的好处。要让农民分享到食品涨价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对涉及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农民及农民工消费量最大的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价格密切关注,必要时政府应予以引导和政策干预;其次是对价格垄断行为和跟风涨价者、搭车涨价者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能任其发展甚至蔓延;第三是媒体不仅要关注城市物价动态走势,也要关心农民收入的增长和他们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令人欣慰的是:为防止粮食价格过快上涨,广东已从8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主要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郑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农产品上涨农民获益有多少? 从农民收入看答案
广东创新开展农村妇女学历教育 培育新型女农民
追寻中国农民从温饱到小康的数字足迹
云南贫困地区农民上半年增收22.2%
北京推出12种农险产品 农民只需掏2至3成保费
河南商丘温暖工程 四千农民工今年将免费接受培训
山东夏粮收购进入高峰期 价格渐升农民惜售严重
上海:农民工干建筑活有维权“劳务工计价指南”
07年中国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图片新闻:
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揭晓 京沪港榜上有名(附名单)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下半年发射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