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方便面都涨价了
10年来,中国从未如此真切地接近通货膨胀。
7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强劲上升至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一时间,通胀从“风险”已上升至真实的存在。“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定性”称。
“3%”已成奢望
央行年初设定的CPI增速3%警戒线曾经令市场视为畏途。但从5月至今,这条警戒线却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
5月,CPI增速首次越线,达到3.4%,6月再上一台阶,达到4.4%,时至7月,已是连升三级,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6%———这大大地突破了市场此前4.6%的预期。即使是1-7月份的累计,CPI涨增速也达到了3.5%。
“谁还记得3%?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何时达到6%。”一位分析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笑言。
指望今年CPI还能控制在3%之内,几乎已成为奢望。曾经乐观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预计全年CPI增速将在4%左右;曾经一心力保3%的央行日前甚至发出了“防止物价全面上涨”的警告。
而在看到昨天的数据之后,前不久刚刚将2007年CPI增幅预测提高到4.0%的高盛又有了再次上调的念头,“我们当前的预测面临着显著的上行风险”。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天发布报告称,调高今年CPI预测为4.0%-4.5%,并认为通胀水平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为50%,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各为25%。调高预测主要考虑到近期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但哈继铭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未来几年不会失控。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学家陶冬此前则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预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
事实上,市场上已发出了要求央行警戒线提升的呼声。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3%的通胀目标是与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超趋势”增长,未来三四年经济增速可能都在10%以上,CPI目标不应该仍限制在3%以内。以今年为例,上半年GDP增速为11.5%,则CPI上涨4.5%-5%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使是以4%-5%作为通胀目标,与我国10%以上的GDP增速相比仍不到一半。美国经济增长不到3%,最近一期CPI年率却达到2.7%左右,几乎是1比1的关系。就算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一差异也相当悬殊。
“年底上涨放缓”
“食品上涨依然是推动CPI增速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哈继铭昨天表示。一如自5月以来的惯有“公式”,肉价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整个CPI上涨。
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5.4%,远高于非食品价格的0.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鲜蛋价格上涨30.6%,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更是上涨45.2%,成为当之无愧的涨价“主力军”。所有食品大类中,仅有鲜果价格下跌。
然而,猪肉乃至整个食品领域在下半年的走势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大争议,这也直接影响了对下阶段CPI增速的判断。
陶冬认为,食品涨价的趋势会进一步恶化。截至7月29日,生产秋粮的11亿农田地中,接近四分之一遭受旱灾或涝灾的冲击。尽管今年夏粮较上年增产1.9%,如果占全年产量五分之四的秋粮失收,全年粮食产量仍会低于2006年4977亿公斤的高水平。
同时,中国的玉米、大豆,大量依靠进口。国际农产品涨价,会不断影响国内价格。而且小麦、大米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也愈来愈高。
然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本轮猪肉涨价“到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届时本轮CPI上涨将告一段落,“这是一次结构性物价上涨,猪肉不涨了,CPI也就没有了上行动力”。
祝宝良强调,目前粮食价格并没有加速上涨的趋势,这使得作为下游产业的养猪业并没有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近期国务院已启动了一系列增加生猪供给的政策,“尽管短期内不会见大效,但3-6个月后,猪肉供应不足的情况将基本上得到缓解。”祝宝良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