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积极变化,一些方面甚至好于全国水平,总体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迹象渐趋明显。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地区经济增长逐渐加快。上半年,东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23.9亿元,同比增长10.8%,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且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经济回升的趋势渐趋明显。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06.9亿、6602.2亿和4314.8亿元,增长4.8%、11.1%和11.2%;分省份看,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完成5920.6亿、2572.3亿和3231亿元,增长11.5%、11.7%和8.9%,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9个、2.6个和2.9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今年以来,东北三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79亿亩,比上年增加623万亩。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地区农作物苗情长势较好。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东北三省共下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18.5亿元。在国家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政策性收储等市场调控措施影响下,东北地区卖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截至6月末,黑龙江省收购政策性大豆入库101亿斤,占计划指标的91.9%,农民大豆销售已近尾声。畜牧业保持增长态势。东北三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40万吨、144.4万吨和362.8万吨,增长8.5%、11.1%和15.5%。
(三)工业经济发展企稳回升。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126.6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长15.2%,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已接近去年10月份水平。工业经济增速企稳回升迹象更加明显。
从重点行业看,东北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装备制造、石化、冶金、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增长较快。前5个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87.5亿元,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8%;吉林省汽车行业产销持续向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化、食品、医药、电子等重点行业增幅都在20%左右;黑龙江省2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7种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水泥、生铁等同比增幅在20%以上。
反映工业运行态势的用电、运输等指标继续向好。上半年,东北三省工业用电量75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9%,较一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6月份工业用电量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辽宁省各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9亿吨,同比增长11.4%,其中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实现超亿吨目标,达到10009.4万吨,增长11.1%,创历史最高水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上半年,东北地区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641.7亿元,同比增长46.5%,比一季度降低9.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12.8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为4396.4亿、2153.7亿和1091.6亿元,增长47.5%、42.4%和51%。投资依然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东北三省新开工和续建投资超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739个,同比增加382个,完成投资2932.2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较好,开复工项目数量和建设进度都好于往年,其中工业投资占较大比重,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完成2482.1亿、1257.7亿和558.9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7%、58.3%和51.2%。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增长好于往年,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五)社会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东北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9.2亿元,同比增长18.1%,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完成2744.6亿、1347.7亿和1546.9亿元,增长17.5%、18.4%和18.9%。城乡市场购销两旺,成为支撑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从消费结构看,受国家政策推动,汽车和家电销售旺盛,好于预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额分别为4.56亿、2.7亿和2.42亿元;辽宁、黑龙江省实现汽车销售额分别为252.8亿和75.6亿元,其中黑龙江省增长1.1倍;吉林省一汽集团汽车产销率达到102.7%。从城乡消费来看,农村好于城市。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城市消费0.3个、4.7个和0.6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上半年,东北三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20.7亿元,同比增长10.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764.9亿、231.4亿和324.4亿元,增长13.8%、12.5%和1.8%,辽宁、吉林两省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4个和1.9个百分点,黑龙江省比一季度降低11.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分别为998.8亿、550.9亿和658.6亿元,增长29.1%、27.3%和23.2%,比一季度减少3.8个、12.9个和18.4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矛盾有所缓解。
上半年,东北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28.1亿元,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为14808亿、5917.6亿和5702.5亿元,比年初多增2956亿、1075.8亿和1183.7亿元,同比多增2084亿、639.4亿和794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农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地方金融流动性较好,运行平稳。
(七)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减少4.8个百分点,但形势仍明显好于全国(上半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7.9%),且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3.4%,比一季度提高了4.4个百分点。这表明东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资金洼地”效应更加明显。
(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800元、6942元和6302元,同比增长9.9%、10.3%和11%,高于全国0.1个、0.5个和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5091元、4515元和4510元,同比增长13.4%、13%和8.5%,高于全国5.3个、4.9个和0.4个百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6月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实现新增就业48.5万、28.8万和3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9%、3.9%和4.2%,均低于全年控制目标。辽宁省和吉林省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辽宁省88%的企业困难退休人员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吉林省农村合作医疗和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力度明显加大。前5个月,辽宁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分别开工63.2万和142.3万平方米,黑龙江省非煤矿、林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住宅1324.8万和243.8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0%和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