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村民入伙当后勤
在山上发现古墓,任务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挖掘了。陈冬自有一套方案,他根据汉墓的葬制,大概确定了一个墓门的方向。随后,在墓门的10多米远的距离,画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圆圈。
“先在这里打个17米深的洞。”陈冬指挥道。于是,张华等人雇佣了几个河南人,使用挖掘工具开始挖洞。在这群盗墓贼中,曾经有一个人在江苏某油田工作过,颇有一点钻探技术,所以,具体如何挖洞,就由这个人负责技术指导了。
但是,挖掘的活可不比勘探,动静太大,无论他们多么小心,还是被当地一个叫吴天的村民发现了。
有一天晚上,在陈冬等人挖掘盗洞的时候,吴天带了几个村民来到了山上,“你们这是盗墓,要坐牢的!”吴天恶狠狠地警告。
“要挖可以,但得给我分一杯羹。”吴天说出了真实的意图。陈冬无奈地答应了吴天的条件:14个参与者分成5股,由张华、杨凯出钱,其中张华出5万,杨凯出6万,用于盗墓资金,陈冬出技术,算是技术入股,几个挖墓的河南人出劳力,而吴天等当地村民做好后勤保障,负责烧饭烧水,其他人负责望风。如果挖到陪葬品,必须放在家里两年,躲过这两年风头来再出售,出售所得的款项按照股份分割。五方还分别派出代表,签订了一份协议。
防止“鬼吹灯”,用抽风机排毒气
就这份协议,五方吵来吵去了足足有两个月。协议签成后,已经是2008年的9月份了。他们立马复工,加紧挖掘。挖掘的时间还是选择在晚上。
从勘探到挖掘,差不多花去了大半年,许多人在这期间打退堂鼓。陈冬于是为他们鼓劲,只要央视播放《鉴宝》节目,陈冬就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看,看到有文物出场,陈冬就撇撇嘴说:“这破东西就值几十万,哪有我们这个墓里的好!”
看央视《探索发现》的时候,陈冬也要让同伙一起看,好让他们学习一点考古知识。
终于,一个17米深的圆洞打通了。陈冬下去勘查了一番,随后,又要求这些河南工人继续挖掘,但挖掘的方向改变了,陈冬要求挖一个横向的通道。这样,这个盗墓通道就成了“L”形。而这个横向的通道可以直达墓门。
横向的通道大约有10米长。今年的1月4日,通道终于到达了墓门口。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陈冬于是指挥他们用钻头钻破墓门。
在小说《鬼吹灯》中,盗墓贼为了防止墓室里的有毒气体侵害身体,会点一支蜡烛进去,如果蜡烛灭了,表明里面缺乏氧气,盗墓者必须立即离开,否则就会死于非命。陈冬当然了解这个情况,不过他不会用蜡烛这个原始工具,他早已购买好的抽风机派上了用场。他们希望通过这个现代工具能够把里面的毒气排除干净。因为这个墓室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封闭,里面的尸体、陪葬品等肯定会产生大量毒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