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遗址位于两省交界处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两省的交界地区。上世纪70年代挖掘这个地方的时候,文革遗风犹存,河北那边的村庄民众对此避之不迭,而山西许家窑的村民则热情支持并配合了考古工作。省界是以河沟划分的,沟西为许家窑,沟东为侯家窑,遗址就在沟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沟西仍然有部分侯家窑的耕地。“河北方面的争议,大概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祁金富说。
“学术界只有许家窑遗址、许家窑人和许家窑文化的概念,并没有侯家窑遗址一说。”胡平,大同市博物馆研究员,大同市惟一的旧石器考古专家,曾经师从贾兰坡,并与卫奇一起对许家窑遗址进行过文物调查。8月8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许家窑遗址出现命名风波很是感慨。
胡平介绍,无论是遗址的发现人、发掘人,还是后来的研究者,在公布或者发表有关研究成果时,无不以“许家窑遗址”称谓,这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定论。1996年国家公布新命名后,学术界虽对此有过质疑,但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认可了“许家窑-侯家窑遗址”这一称谓。“但遗址的主体概念仍然是许家窑人和许家窑文化,这一点是任何人没法改变的。”
记者随后查阅了大量资料,在遗址的发现者、发掘者贾兰坡、卫奇的著述中,对遗址的称谓均是“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中国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也是以“许家窑人”和“许家窑文化”对这一遗址进行阐述的。
保护:急需大家发力
“历史和文化是没有省界的。如果山西、河北双方能够就此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种纷争完全可以避免。”胡平说,“其实,无论称许家窑遗址,还是称侯家窑遗址,都不重要,关键是在这里面要出研究成果,大家要共同保护好这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遗址”。
8月7日,记者在河北省阳原县采访时,阳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成胜泉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他认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目前的纷争对遗址的保护和抢救没有任何益处。他表示,河北方面愿意就此与山西进行沟通,在共同立一块符合国家命名的保护碑的基础上,携手合作进行学术研讨和考古发掘。
8月8日,在大同市博物馆,记者见到了2005年9月在许家窑遗址发现的嵌齿象牙齿化石和另一种大象的股骨下部残段化石。胡平说,这次发现填补了许家窑遗址考古发掘的一些空白,意义很大。可以肯定,许家窑遗址还有许多东西待发掘,有价值的东西还很多。这也对许家窑遗址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现在这个遗址虽然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可现场就是一堆土,没有任何说明,参观者不知道出土过什么文物,有什么价值,应该怎么保护。”胡平说,目前,遗址由于受自然力的侵害,面貌已非,更严重的是遗址前方有条河沟,主河道紧挨遗址,若遇洪水,很容易遭侵蚀,发生坍塌。地层中的尚未完全发掘出的石制品和化石也可能随时被冲刷而去。如不紧急保护,损失难以估计。
记者采访时,河北省投资2900多万元的泥河湾博物馆刚刚奠基。在这个浩大工程的规划中,“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保护被列入计划。
“在规划中,我们要在遗址上建设现场展馆,对遗址进行永久性保护和展示。”成胜泉说。
大同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同市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涉及到了许家窑遗址的保护问题,但是保护工作在开展前仍然需要两省协调,“先解决了争议才能研究保护、开发等事宜,否则工作难以开展”。(记者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