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存在1项以上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占总数的60%。目前,北京市有77000余户居民居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级文保单位中,如果搬迁将需要1000多亿元资金。
北京市文物局昨日召开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会,公布了《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2008-2015)》。规划认为,“全市文物保护状况依然非常严峻”。
问题 不合理占用文保单位
规划指出,尽管从2000年以来,政府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的文物修缮资金,文物修缮面积近33万平方米,但是仍然只占全市文物建筑总面积的6.4%。
在文保单位被不合理占用的情况中,区县级文保单位最为严重,567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被不合理使用的占到72%。
同时,安全隐患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全市2000余处一般古建筑群中,几乎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
规划 三座王府逐步开放
规划对于北京文物建筑修缮的总体设想是:完善两线(中轴线和朝阜路线)景观、展现皇城格局、维护古都风貌、保护京郊史迹、整治文物环境、实现合理利用。
“两线”区域整治中,京城著名的三座王府———恭王府府邸、孚王府和宁郡王府预计将在2015年前完成腾退、修缮,逐步对公众开放。
在文保单位搬迁整治过程中,要力争使文保单位的合理利用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
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解释,合理利用是指在不影响、损坏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的使用,目前30%的利用率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
监管 建修缮资金监察制
规划认为,2008~2015年需要市级财政每年度安排资金1.2亿-1.5亿元,其中文物建筑修缮资金每年度1.1亿元。
在文物建筑修缮方面,今后将一改以往单纯依靠市级财政投入的局面,逐步建立市政府、区县政府、管理使用单位以及社会(协会、企业)资金共同投资的制度。
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强调,政府部门将建立文物修缮工程资金监察制度,确保文物修缮资金及时到位。
孔繁峙说,一些文物修缮工程,政府部门下拨资金后,中间部门长时间不拨给工程单位,而是存入银行吃利息,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两家”。(记者 王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