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许家窑人被学术界定论为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后裔。而许家窑文化,则将早期的中国猿人文化和晚期的峙峪文化连结起来,充当了过渡的桥梁,使人类进化与文化渊源的探索得以完整。
在世界考古界及人类学界,许家窑遗址有着显赫的学术地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窑,位于山西省阳高县;侯家窑,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两村相邻。如今,这一遗址上立着两块标记石碑,一块为山西方面立的“许家窑遗址”碑,一块为河北方面立的“侯家窑遗址”碑。两块相距不到10米的石碑,让同一个遗址拥有了不同的名字。
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本被命名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著名遗址分了“家”?这种罕见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而治之”的现状,还将维系多久?
探访:一处遗址两块牌子
2007年8月6日上午,阳高县许家窑村。
这是一个只有500多人口的小村庄。在村中,问起村民有关许家窑遗址的事情,大家都摇头。村里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在自己脚底下踩着的,是一块被列入国家保护序列的考古圣土。
由于当年曾有考古队员住在自己家中,村委会主任祁金富是村中为数不多的遗址发掘见证者之一。顶着烈日,祁金富领着记者步行约3华里,来到了位于村东梨益沟断崖上的许家窑遗址。放眼四周,遗址背靠坚实避风的黄土坡,下方是一片开阔的河床。
遗址文化分布面积大约有三千平方米,当年考古发掘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辨。祁金富指着一个直径不足两米的土坑说,这里原来是口井,有9米深,是考古队花钱雇村民打的,当时打到8米深时就发现了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那回许家窑一下出了名,现在还经常有国内外的专家和大学生来这里参观考察。”
由于受到自然力的侵害,遗址上的一些地层明显有水流冲刷的痕迹,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断层甚至坍塌。
在遗址中央,立着一块石碑。碑的正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家窑遗址,山西省人民政府立”,碑的另一面是保护范围说明。距离此碑往东不足10米的地方,同样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侯家窑遗址,河北省文物局立”。
明明国家公布的是“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为何两块相距不过10米的石碑却将这一命名分了“家”?
祁金富说,阳高在1976年就曾立过“许家窑遗址”的碑,但是后来却被“对面的人”砸了,接着河北方面就在这里立了“侯家窑遗址”的碑。山西的这块石碑是去年才立的。“碑上的石刻文字又被人涂损了,碑座也被砸去一个角。”祁金富摸揣着这块立起不到一年就已伤痕累累的碑,心疼地说。
发掘:“许家窑”广为人知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卫奇在一个药品收购站意外得到一个线索:有人在山西阳高一个叫许家窑的地方,看到过一种类似人类头盖骨的化石。当地农民挖出这种古生物化石,当药品卖给收购站和药店。
循着这条线索,卫奇找到了位于阳高县的许家窑村。在一个已经被当地农民挖掘得一塌糊涂的废墟上,卫奇奇迹般地找到了17件古人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使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很快被提上日程。
1974年,卫奇与自己的恩师,我国著名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泰斗贾兰坡先生在许家窑遗址进行了短暂试掘,发现了极其丰富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1976年春,对许家窑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除获得万余件石制品、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外,又找到了9件人类化石。在此后几年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许家窑人”化石。
许家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贾兰坡和卫奇联合署名在1976年第2期的《考古学报》上发表了《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8年9月3日,《山西日报》发表了新闻报道《许家窑人》;一年后,贾兰坡、卫奇和李超荣又联合署名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7卷第4期,发表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者吴茂霖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8卷第3期,发表了《许家窑遗址1977年出土的人类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家窑遗址开始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影响,许家窑文化和许家窑人逐渐广为人知。
许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许家窑人被学术界定论为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后裔。而许家窑文化,则将早期的中国猿人文化和晚期的峙峪文化连结起来,充当了过渡的桥梁,使人类进化与文化渊源的探索得以完整。
这一对探索人类起源进化有特殊考古价值的旧石器文化遗址,1996年经山西省申报后,以“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命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家窑隶属河北省阳原县,西邻阳高许家窑。历史上唇齿相依的两个村庄,随后却为这一文化遗址的命名,陷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