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机制只是“空中阁楼”?
《国际先驱导报》:沈大伟教授曾向美国政府建议,奥巴马政府应考虑每一两年召开一次美中日三边峰会。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中美日三边机制”。在奥巴马时代,中美日建立三边协调机制是否有必要?可能有哪些共同话题?要克服哪些障碍?
沈大伟:的确,我建议这三国的领导人至少每一年半就聚一次。三国政府机构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合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很明显经济稳定是三边议程的头号议题 ——美日中是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国家经济实体,没有三国政府的积极协调,全球金融稳定无法实现。气候变迁是三边合作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另外亚洲还面临一些非传统安全挑战。
加藤嘉一:我也从日本外务省的有关人士听说过类似的构思。必要性也很明显,利大于弊,如果它成立,为三边关系的发展,东亚地区的稳定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共同话题也很多,“象征意义”同样很重要。
至于障碍,我们首先需要克服来自“思维”的障碍,比如,许多美国人和日本人还是把中国视为威胁,中国是危险的共产主义国家;许多中国人认为日本是不正视历史的,很有可能复活军国主义的,缺德的国家;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是鼓吹民主、人权、自由,瞧不起中国没有政治自由的国家;许多日本人认为,美国有可能抛弃日本,靠近中国。这些相互持有的疑虑和不信任也将给三边关系机制化进展蒙上不可忽视的阴影。
时殷弘:三方坐在一起,有什么可谈?什么实质问题都谈不了,也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美国若和中日借钱,得分开谈;朝鲜问题,日本插不上手;军事同盟问题,那就更不用谈了;台湾问题,中国不允许这么谈。我认为目前而言,这样的三边峰会的时机、条件都远远不足。
孔哲文:我的确听过这样的建议,我认为在一些议程的探讨上,主要是经济和环境问题,以及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海军的合作,公海上的巡逻和能源安全问题等,这样的三边会谈还是有可能举行的。但是这样的三边会议也得冒很大的风险,当讨论到一些涉及其他国家的课题时,又不太可能就抛开其他国家谈。
美国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处理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如果在加强和日本的同盟关系的同时,又不使美中、中日关系疏远,这是最理想的。(感谢刘勇先生为本次报道提供的帮助)(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