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要节点——对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的中国而言,2010年既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
这是一次关键抉择——面对后危机时期极为复杂的形势,能不能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机遇,乘势而上、先人一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
3月,谋划关键之年发展方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经过10多天的审议、讨论、交锋,50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认识越来越一致。当拂面的春风驱走严冬最后的寒意,2010年的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共识”——
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去年一季度,广东经济增速30年来第一次低于全国。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长期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靠物质投入外沿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这三个“难以为继”,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烈讨论,最深刻的体会凝练成一句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我们能否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恢复甚至超过危机之前的水平,更主要的是看能否抓住“危中之机”,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从6个方面,对201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出安排。
“每一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和具体的要求,6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201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图。”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说。
说转变、话发展、摆问题、谈思路……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成为2010年两会最热的话题—— “今年制定8%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促转变上,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建言,“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政策、制度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要长远发展就要调整结构,就要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娄底市市长张硕辅说,“娄底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调整结构的压力很大,但困难再多,我们也要抓好落实。”
转变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落实到企业就是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国政协委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龙国键的这番话道出许多代表委员的心声。
转变发展方式,要在“转变”上动真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总经理裴宏斌以节能减排为例说明实现“转变”之艰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攻坚战’说明任务艰巨,这项工作太难了;‘持久战’说明具有长期性,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转变发展方式,要在“发展”上见实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联系江苏实际,提出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三个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多年研究中国改革进程的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当前必须加快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一轮改革,包括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这场改革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也关系未来30年中国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
苦民所苦,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刻不能松懈
每个乡是不是都通了公路、通了电?孩子们是不是都能上学?农牧区中小学生“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落实了没有?乡里有没有卫生所?……
3月6日上午,西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门巴族代表白丹措姆和珞巴族代表晓红发言时,前来参加审议的胡锦涛总书记听得格外专注,并不时插话询问这两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2010年两会再次传递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烈信息。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其他与会代表委员,从人大审议会场到政协分组讨论现场,从农民工的“融城”之难、高房价下的“蜗居”之痛、高校毕业生的“蚁族”之苦,到“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几个“老大难”……一次又一次热烈讨论,一个又一个民生话题,反映出两会关注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一致。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内需不振是阻碍我们经济良性发展的‘拦路虎’。”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副院长邢克智代表说,“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畸形的高房价等民生难题,让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政府工作报告的这几段话,让农民工代表康厚明感慨:“这些话,说到了咱老百姓的心窝里!”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但是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不能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成功实现社会转型,海内外十分关注。
“除了教育、医疗、养老等老话题,我注意到今年两会上出现两个民生新热点,一个是高房价,一个是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中国的民生变革正在“涉水”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医疗教育体制等“深水区”。
近一段时期,涉及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破冰”而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紧锣密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已经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张世平说:“面对关系民生的老问题,尽管政府采取了很多举措,但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离人民群众期待距离仍远。”
苦民所苦,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刻不能松懈。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章节的篇幅,针对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一一作出部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总裁于炼列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民生数据: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于炼委员感慨地说:“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民生报告,展现了一幅振奋人心的民生发展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