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保密法修订草案规定:绝密级不超30年 明确保密期限与解密条件 -15省区干旱 云南597万人/贵州150万人饮水困难 全球变暖是元凶 -今年继续鼓励消费 彩电补贴7000元 采购中心否认购6999元硬盘 -京调控楼市新政 调控力度超中央 多城市首套房贷7折利率或终 -平均工资增速10年超GDP和CPI 谈工资"被增长"将改革统计方式 -平安解禁刺痛大盘 1.9万名员工平均增200万 山东钢铁整体上市 -中国农村人口30年后将减至4亿 沪江浙用工荒 85后拒4000元月薪 -谁给豇豆下了"毒" 武汉下禁令 北京未发现 价格不跌反涨超7成 -中移动再被要求减薪:每年降10%连续降五年 首批3G视频牌照出炉 -浙江天台5名遇难儿童系溺水身亡(图) 家属拟追究水塘承包人责任
首页>>网上直播
国经中心:哥本哈根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政策/实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2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 齐晔:

在中国来看,我们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有60%—70%是用在制造业和生产方面。在发达国家,刚好是倒过来的。三分之二碳排放是用在消费领域。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发展中国家要不要维护和保持发展空间,特别是当贫困、疾病、不发达甚至不均衡的情况之下,这点表现得特别突出。

顺着时间的维度来看,是长期的。从长期来讲,气候变化的谈判,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实质,在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知道经历了过去二三百年工业化的过程之后,我们有一个碳基能源的时代逐步转化成非碳基能源时代的过渡时期,谁掌握了非碳基能源的技术、非碳基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谁就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就占据主动。从长远来看,它又是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在整个谈判过程当中,既有争论,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因为我们着眼于全球的未来,着眼于经济社会的竞争力。

2010-02-24 10:45:50

  • 齐晔:

从空间上来看,首先气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涉及到全人类的福祉,正如刚才潘教授所提到的,这是一个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也是在去年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之前,提到我们是同舟共济。我们知道,当时提到的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同舟共济。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更要同舟共济。只是说在这一艘船上,有的人是包裹巨大的财富,有的是相对比较贫困。谁先扔掉一些包袱,谁先减少重量,这是显而易见的,谁来承担更重大的责任、谁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哥本哈根谈判当中,我们发现恰恰相反,一些相对经济欠发达、后发达的国家,反而发挥了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作用。

从一个国家治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恰恰是我们改变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机遇。这也是刚才苏司长提到的,中央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当作中国重大的国家战略。我们没有太多的国家战略,这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从这个视角来看就有两个均衡、两个平衡,一个是平衡我们的近期和远期,这之间是有矛盾。不能仅仅为了未来的竞争力牺牲目前的发展空间,也不能仅仅考虑目前的发展空间就忘却了未来的竞争力。有一个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的平衡,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利益而牺牲全球的利益,里面有一个均衡。所以在整个谈判当中也好,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也好,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平等和道义的问题、公平和道义的问题。当大家把目光放在利益上之时,往往忽视了公平和道义的问题。当然,这个公平和道义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也在各个地区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它注定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听到太多的喧嚣、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满和太多的悲观,在这个过程当中,恰恰我们所需要的,是曾少军博士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乐观的、理想主义的东西。

我看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谈到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这句话,如果我们把发达国家看作是他们,把发展中国家看作是我们,我们不妨这么说:世界是他们的,地球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大家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谢谢大家!

2010-02-24 10:47:26

  • 魏建国:

谢谢齐教授精彩的发言、精彩的点评。我们从网上资料了解到,对于气候变暖的看法,国内还有一些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我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马中教授,就对现在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会不会是西方人搞的一个陷阱、一个阴谋的问题有独到见解,大家也希望听听马中教授的意见和想法。有请马教授。

2010-02-24 10:51:22

  • 马中:

谢谢秘书长。各位来宾,各位听众,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很荣幸受到邀请出席这次经济每月谈,今天的主题是气候变化,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后我们的战略、方向、发展。刚才秘书长也谈到了,我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看法,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比较全面或者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主题还是哥本哈根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对策问题。

前面几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都谈到了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对于气候变化,国家的对策、战略,包括企业采取的行动、机遇和条件。我认为哥本哈根大会,有人说是无果而终,或者说是在最后挽狂澜于既倒,还是达成了积极的成果,我认为依然是有成效的、是有用的。

2010-02-24 10:52:38

  • 马中:

有三点我认为非常值得的,第一点,这次大会,包括会议之前、会议之中和会议之后所发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像我们几十年以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这些人士长年所期盼的,全球各个国家对于气候问题、对于环境问题在一夜之间,几乎是一夜之间,迅速达到了一个几十年以来没有达到的标准,这么多人出席这个会议也可以见证这点,这点我们都可以预料到的,它提高认识这点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点,我们认为这次会议虽然说是一次国际大会,世界各国都参与了,我们经常说地球是一个村,是一个大家庭,是亲兄弟在一起,但这次会议大家做到了,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明确了自己的义务,同时也看清楚了各方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说清楚了、看清楚了,虽然是亲兄弟,也要明算帐,在这个事情上再也不遮遮掩掩,凡事要搞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说这次会议还对今后我们继续谈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朝这个方向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今年还要开会,还要谈这个问题,我们这个问题大家都取得共识一定要谈,而且要更加认真、深入地去谈。因此我认为这次会议是非常积极、有效的。

2010-02-24 10:56:30

  • 马中:

在这样的认识上,我们回到自己身上来,作为中国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刚才各位嘉宾都谈到了这样两个最基本的观点:第一,中国已经庄严承诺,而且要认真履行自主减排。这条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对全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温总理特别强调,我们是言必信、行必果。要干这件事情。

第二,中国的减排目标、中国的减排行动是国家主权,是不容谈判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气候变化,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能做什么事情呢?我认为中国当前处于千载难逢的最佳机遇,最有可能实现我们所做的承诺和减排。为什么这么说?有三点足以证明:第一,中国的减排虽然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但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艰巨的挑战。第二,我们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如果不抓住,会后悔终身。第三,我们有能力实现减排目标。

2010-02-24 10:57:34

  • 马中:

我们的挑战,单位GDP要实现减排目标,这样的减排实际上是非常困难或者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之所以这样说,我们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的发展速度,第二是我们的产业结构,第三是我们的发展阶段。

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一直远远高于所规划的速度,我们“十一五”规划是7.5%,但“十一五”过后我们可以盘算一下会达到10%甚至于更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平均的发展速度是10%。如果今后我们还保持非常高的发展速度,这个减排就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是按照GDP核算减排的。

第二是结构,齐教授谈到中国的经济结构是非常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结构。我们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减排,它的难度和困难是远远高于消费的,而中国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调整过来,甚至于第二产业还在继续蔓延。

第三是阶段,中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城镇化的阶段,我们要追求富裕,要追求发展,那就对减排形成了非常高的要求和压力,这就是挑战,我们要正视这个挑战,我们才能认真地实现这个目标,实现和履行我们的行动。

2010-02-24 10:59:15

  • 马中:

谈到机会,中国谈减排、中国谈减碳,并不是刚刚开始。中国早就从制度上、体制上、市场经济上作出了安排,我们这个已经做出了很长的时间,包括中央提出的“两型”社会,包括“十一五”规划约束性的目标,这些对象都是为我们减碳,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早就做好了准备,这就是我们的机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企业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在中国广泛而深入普遍存在的。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会很快,特别是幅员辽阔。中国的发展很不均衡,总体上发展很快,但从行业间看、区域间看差异极其巨大,有的企业、有的行业差距可以用几倍的差距来衡量。在这样差异非常多样、差异非常巨大的情况下,这种机会就存在,这种机会能够使得我们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非常适当、聪明的策略,有可能利用中国的发展不均衡和中国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去解决我们今天所说的,由于发展和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碳排放的问题,可以在发展中去解决。中国能够在承诺之后,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中国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目标实现了,世界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全世界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排放大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减排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由于发展需求,也是最关注碳排放的国家。有这样三个第一,我相信中国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能力做好,同时能为全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0-02-24 11:00:50

  • 魏建国:

谢谢马教授。他给我们谈到了这次气候变化给中国带来机遇与挑战,也非常感谢马教授提出的,中国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我们今天还荣幸地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是一位科学家,他是我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是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的专家,他直接参与了国际上IPCC的有关报告的撰写,他就是林而达研究员。下面我们有请科学家林而达研究员来做点评,大家欢迎。

2010-02-24 11:03:27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今冬全球气候"大异常" 气候变化是周期还是人为
杨洁篪慕尼黑妙语谈气候变化:先关掉暖气才平等
中国外长慕尼黑机智答问惊欧美 妙语谈气候变化 谈谷歌 全文
杨洁篪慕尼黑妙语谈气候变化:先关掉暖气才平等
邓楠: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将受气候变化的威胁
我国向联合国通报应对气候变化自主减缓信息
专家: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多省市发改委将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处 出减排方案
外交部: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自省 答问 萨科奇明年将访华
中方重申应对气候变化立场 指发达国家应该反省
图片新闻:
16市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 非公医院可入医保(名单)
上海超纽约成仅次于伦敦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