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登上月球,能不能有效利用月球资源,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月球靓照(图片提供:NASA)由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于5月29日拍摄。因地球大气层导致的干扰,照片中的月球来了一个“变脸”,一端好似被挤压变形。
“中国的探月工程规划为3期——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无人采样返回。目前,探月一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探月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探月三期工程正在论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在题为“中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未来中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展望”的主题报告中这样介绍。
连日来,在京举行的世界月球会议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航天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29所大学的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汇集一堂,就科学与探索、生命科学、载人登月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
穿行在各个分会场之间,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工程师江磊感受到空气里充满了一股别样的气氛,不同肤色的专家用夹杂着不同地方口音的英语交谈,所有的话题围绕同一个中心——探月。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已经扑面而来。
美国“星座计划”成为这一轮热潮的牵引,他们勾勒的宏伟蓝图包括——在本世纪20年代初重返月球,以月球作为跳板,在30年代要载人登火星。
进入太空时代,太空对国家的安全、发展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凸显。各国都不甘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