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绥:网上现在大家讲了很多,到底是多还是少,我对这个多和少的问题是这么看。如果说是一个人的基本养老金,每个人退休以后都应该有一份养老金。咱们叫人人老有所养,老人吃饭的钱,如果从一点讲,现代企业的养老金是不低的,因为足够他们吃饭了,一千多到两千这个水平是不低的。但如果说我工作了35年,职业生涯一生,最后我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老年生活,要从职业年金的角度讲,干了三十多年,最后拿一千多钱,两千块钱,那确实有点冤,那就有点太低了。所以现在到底是低和高,这个看衡量标准是什么,所以我觉得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确实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是说得很清楚,他很难改。到底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看的是什么,企业的制度现在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生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这个企业的养老金本身就不太清楚,现在事业单位向企业看齐的时候,它到底是高还是低呢?我个人是觉得,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养老金制度,再有职业养老金制度,分开说,问题就没有这么难了。
李小萌:还有的就是关于改革的目前,也有说法是说,财政要把这个包袱甩出去,财政减少负担减少支出,这是不是目的之一?
郑秉文:我认为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是主要的目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长期来看,是不是负担呢,我们也应该承认他是负担。可是目前我们的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合在一起的养老金支出每年是一千八九百亿左右,我们DGP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能说完全是由于财政负担的原因才引起这些改革的,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应该有一个公平的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入到养老保险改革当中来,大势所趋,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而不是财政压力问题。
李小萌:杨教授,是不是现在改革最终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财政不再负担社会人员的养老呢?
杨燕绥:不会的,财政还非常需要建立这样的公共财政社保预算,这个预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养老金。而且我们国家也建立了社保基金,实际上理事会管的社保基金也是为未来养老金的一个准备,这个财政责任是不可能跑掉的,但是应该有个合理的支出,所以实际上事业单位改革,从前期来看,财政为养老金的支出不是少还是增加了。因为现在只是为退休的教师、事业单位发养老金,一旦改革以后,他还要为在职的人提前缴费,实际上从近期来看,他的当前支出是增加的。现在说如果待遇下降,要搞职业年金,一搞职业年金,有那么多二三十年工龄的事业单位人员,他们试图缴费的这部分,财政是有很大的负债,所以实际上从前期看财政的支出还要增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它会下降,一个财务缓冲措施需要20年时间。
郑秉文: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稍微跟杨老师不太一样。作为基本保险制度,它的收入是来自于双方的交费,雇员和雇主的缴费。作为制度来看,它的制度目标应该是追求资金的自我平衡,财政是财政,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当然,基本保险制度的发起人是国家,最后要有问题,国家要承担要解决的。它作为一个最后的出资人、担保人,它得解决的。可是我们在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要尽量使这个制度在财务上要有可持续性。如果建立这个制度,几年以后就没有可持续性了,马上中央财政就得拿钱补,我觉得这个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了。
李小萌:说起养老,说起养老保障的制度,我想每个人困惑都不少,纷扰也很多,我们是走过怎么样一条曲折的路,来到了今天,我们先到历史当中去寻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