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于9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我国先后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代表国土资源部向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
此前的2007年5月,我国曾在南海北部钻获海域“可燃冰”。这次在陆域发现并钻获“可燃冰”样品,是能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这种资源,对认识其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有重大意义,也再次证明我国“可燃冰”调查与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次钻获的“可燃冰”处于永久冻土层之下,埋深较浅,一般位于井深130~396米的不同层位,地质上属于中侏罗统江仓组和木里组。与海域“可燃冰”相比,两者有所区别:海域“可燃冰”甲烷纯度高,含量在99%左右,样品呈团块状或细纹状,在海面之下1000多米深、从海底往下200多米深的地层中,其气源主要来自海底天然气矿床;陆域“可燃冰”甲烷含量达70%多,纯度不一,样品呈薄层状赋存于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的裂隙面上,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等,气源成因与上覆或下伏的煤炭资源有关,是青藏高原长期演化过程的产物,应属于化石能源。
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启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同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的相关调查研究。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究,编制出世界第一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分布图,圈定了有利区带。
2008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等单位,选择成矿条件相对有利的位于祁连山南缘的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工程,于当年11月5日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又部署一批钻探实验井,于6月再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光谱曲线,其特征与墨西哥湾实物样品和我国实验室合成样品完全一致。张洪涛表示,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完善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保存技术和方法,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的物化探技术有效性试验,探索评价和寻找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方法等。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全球资源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目前全球共发现116处水合物产地。我国陆域冻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4%,是世界第三大冻土国,具备良好的“可燃冰”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记者刘振国 康维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