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治理:初见成效,任重道远
中国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缺水一直是个困扰着我们的大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又进一步加剧了我们面临的水危机,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工业产值高达2000亿元左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条大河每年向下游供水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看护好三江源这座中华水塔,在全国的生态战略建设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苏吉湾村的牧民哈峰麟告诉记者,牛羊养的越多,草原破坏的越厉害,所以就没办法多养牛羊,但让他感到幸运的是,今年他所在的苏吉湾村成立了一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只要把自家的草场、牛羊拿去入股,就会有专人进行牛羊的育肥、销售,超载的牲畜实施舍饲圈养。入股的牧民年底就可以拿到分红。把家里的牛羊交给合作社统一放养管理以后,哈峰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于是开起了农家乐,收入也比往年提高了。
从散养到集中放养和圈养,减轻了草场的压力。2008年青海省共在六个自治州的7个县进行这种集约化生态畜牧业的试点,而今年将会有更多的牧区会这样做。
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认为:“走节约化的路子,组织化的路子,产业化的路子,让牧民群众在现在的草场上转移出来,。那么把牲畜集中到这些畜牧大户能人、合作经济组织他们来经营,这样的话就把整个草地资源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
通过生态移民、集约化生态畜牧业等办法,三江源地区原有的1000多万头牲畜减少了300多万头。不过邓本太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虽然已经减少了大约30%,但这些数字还不理想,因为三江源地区牲畜超载在项目实施前已经过牧一倍多了。
尽管通过封山育林、沙漠化治理、人工增雨等措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在邓本太看来,三江源的治理保护只是刚刚开始,仍然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虽然局部地区有明显的改善,但恶化这种总体趋势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确保三江源的生态安全,任务还很艰巨。
半小时观察:别让《后天》式灾难来临
前几年有部大片《后天》,颇负戏剧性地向我们展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如今也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向我们拉响了全球变暖的警报。
对全球变暖的危害,人类并不缺少认识。从国际上看,全球变暖已经上升到了一个与经济发展、能源开发等战略议题密切相关的核心话题,所以才有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等一系列国际条约和法规的诞生,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压力。然而,现实总是与人们的梦想保持了一段距离,《京都议定书》批准过程中一波三折,《巴厘岛路线图》也被很多人形容仅仅是一副蓝图。怎么样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变成一场全人类的共赢?现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新能源开发上。
一方面新能源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把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留给了人类,另一方面,新能源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很多从事太阳能、风能研发的企业都在这两年脱颖而出,一跃而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新能源技术的竞争成为汽车市场新的焦点。而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新能源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国家级战略蓝图之一。这不仅为了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全球变暖的实际行动。
防止全球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出一次全方位的调整。对中国经济来说,在新能源开发上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一次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