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列馆
“南极冰虫”将落户冰隧道
然而除了擦痕本身,这座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实物为基础的博物馆,在扩建之后还将给市民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玩意。
“简单说,将来大家看到的可能是再现的一个冰川时代。”庞献辉介绍说,预计明年7月前重新对外开放的陈列馆将是国内最先进的观众交互式冰川博物馆。第四纪冰川与人类产生、繁衍影响巨大,来参观的市民除了看到冰川擦痕,还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地貌、植被、生物环境,以及人类进化的过程。“我们计划制作一组温室效应环境模拟室,参观者进入不同的舱室就会体验到不同的地球环境,亲身体验200万年前的温度、环境与未来可能的环境状况会让人对温室效应印象深刻。”庞献辉向记者透露,陈列馆将引进模拟一种活生生的南极冰虫,放置在人造透明的冰隧道中。“冰虫是南极科考的最新发现,就生活在冰块中。建成的冰隧道中除了冰冻着各种不同的远古生物,会动的冰虫或许会让孩子们大吃一惊。”
庞献辉说,改建后的陈列馆展陈面积扩大了5倍,两层的现代化建筑将包括7个部分的展示和体验内容,馆外还将建设一个约3000多平方米的地质样本展示园,用于展示北京、特别是西山地区一些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形态。“具体的施工已经进入了招标阶段,新馆的主体将在明年初完工,明年7月前将重新对公众开放。”它将成为最现代化的冰川遗迹博物馆。
一块岩石掀开
“地质史光辉一页”
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冰川通常存在于极寒之地,例如南极和北极,在高海拔的山上也能形成冰川,但是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形不成冰川。
由于降雪量远大于雪的溶化量,在山上海拔高度条件适合区域积雪成冰,当其厚度和重量为山体无法承受时,冰体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山势向下运动,形成冰川。冰川经过时会在岩石上留下刻磨、铲刮的痕迹。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于1989年9月向社会开放,占地仅1950平方米,时至今日已年久失修,现已闭馆进行大规模扩建。馆内最重要的展品,是露天展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擦痕。
1952年,前水利部高级工程师李捷于在勘探永定河引水渠时发现了那块带有“钉头鼠尾”痕迹的岩石,后经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鉴定确认为第四纪冰川擦痕,从而证明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推翻了当时国际上有关亚洲地区在类似北京这样的纬度上不存在冰川的错误认识。这个擦痕的发现被前苏联科学家称为“亚洲地质史上的光辉一页”,从而肯定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这一发现为推断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北京地区气候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冰川的存在对数百万年以来的生物进化、人类生息繁衍影响巨大,现存的擦痕共有3组较为明显,是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和学者研究考察的必到之处。遗迹1957年被北京市确定为重点文物。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贺岩 刘学 李剑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