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辽宁出台了全省首部信用规章《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发布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建立了东北三省一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机制。鞍山市成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城市。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辽宁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见图5)。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增长能耗下降。
(一)三大需求增长旺盛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对外经济进一步发展。
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见图6),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推进了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提出了100个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上年,连续5年增幅保持在30%以上。
2.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增幅均创10年新高(见图7)。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93.8%,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6.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44.8%,财产性收入增长16.0%。居民消费增幅超过年初预期目标。
专栏 3 辽宁省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
2007年9月和2008年1月,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与省调查总队合作,对辽宁4000户城市居民家庭和2000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采用等距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地区人口比例分配样本数量。为提高样本代表性,在编制抽样框时,一是注重样本家庭的地区分布,选取了包括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和偏远乡村的各地区样本;二是注重样本家庭的从业结构;三是注重样本家庭的居住环境,选取了居住在各档次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贫困山区的样本家庭。经辽宁省城市调查总队测算,可信度在95%以上。
城市居民家庭以工资收入为主,农村居民家庭以种养殖业收入为主。2007年,69.6%城市居民家庭以工资收入为主,以财产性收入为主的只占0.3%;农村居民家庭中,63.35%以种养殖业收入为主。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居民家庭大部分处于中低收入水平,高收入家庭中从事个体经营的比重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农村财政救济和补贴的覆盖面达79.90%,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2.32%,对收入水平影响不大。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加困难。主要原因是:一是外来人口较少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住房需求不高,农村居民家庭难以通过房屋租售等方式获取财产性收入;二是金融资产总量较低,且绝大部分为现金和储蓄存款,国债、基金和股票只占0.12%;三是89.6%的农村居民分散居住在县城5公里以外,缺乏便利的理财环境;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农民通过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取财产性收入有限。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均处于升级积累期。城市居民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对大宗消费品购买预期较弱;中等收入家庭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购买中高档商品意愿较强,对带动消费结构总体升级起示范作用;高收入家庭消费向品牌化、高档化发展。总体上看,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重点正在向改善居住条件、汽车等转移。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以实惠、实用型为主,消费重点已经由原来的自行车、手表等向电冰箱、电脑等中高档商品转变。
八成左右城乡居民民间借贷没有利息。90.9%的城市居民家庭近一年内没有发生5000元以上的民间借贷行为;72.6%的农村家庭没有发生过1000元以上的民间借贷行为。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的借贷中,没有利息的比例分别85.3%和77.7%。不愿向银行贷款的被调查者中,30.5%认为利率太高,21.4%认为手续繁琐,14.8%的居民家庭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城市居民家庭间借贷资金用途列前三位的是买房、医疗和子女教育,占比分别为23.9%、20.4%和19.3%。农村居民家庭间借贷资金用途主要是买农业生产资料和子女教育,占比分别为27.4%和17.9%。
3.进出口稳定增长,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见图8),贸易顺差增长趋缓,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2.1%(见图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