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08年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铜、镉、石油类和多氯联苯污染,个别站位石油类污染严重。
辽宁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辽东湾海域普遍受到石油类的污染,个别站位石油类污染严重;辽东湾海域个别站位受到镉的污染。大连近岸海域个别站位石油类污染严重。
河北 沉积物质量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天津 沉积物质量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山东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江苏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苏北浅滩近岸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多氯联苯的轻微污染,局部海域受到汞的轻微污染,个别站位受到石油类和铜的轻微污染。
上海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浙江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宁波近岸、温州近岸和台州近岸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的轻微污染。
福建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
广东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粤东近岸海域个别站位受到铅的污染,深圳近岸局部海域受到镉的轻微污染,珠江口个别站位沉积物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镉的轻微污染。
广西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广西近岸海域个别站位石油类污染较重。
海南 沉积物质量总体一般,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中。海南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镉的污染,个别站位镉污染严重。
2008年近岸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
2.3 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
2008年,我国继续在近岸海域实施了贻贝监测计划,旨在通过监测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评估我国近岸海域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监测的贝类主要种类为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蜊、翡翠贻贝、紫贻贝、毛蚶和僧帽牡蛎等。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近岸海域部分贝类体内的铅、石油烃、镉、砷和滴滴涕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其中个别站位贝类体内的石油烃和砷的残留水平较高,超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上述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局部环境受到了铅、镉、砷和石油烃的污染,个别站位受到滴滴涕的轻微污染。
多年监测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石油烃的残留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部分近岸海域贝类体内铅、滴滴涕、多氯联苯和镉的残留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1997~2008年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变化趋势
2.4海洋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沉降通量
2008年,国家海洋局在大连近岸、渤海东部[1]、青岛近岸、长江口和珠江口五个重点海域开展污染物大气沉降通量监测。
大连近岸海域 大气气溶胶中总悬浮颗粒物、铜、铅和镉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
青岛近岸海域 大气气溶胶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总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铜浓度基本保持不变,铜沉降通量呈上升趋势;铅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镉浓度呈下降趋势,镉沉降通量下降趋势显著。
长江口海域 大气气溶胶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总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上升趋势显著;铜和铅浓度及其沉降通量上升趋势显著;镉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
珠江口海域 大气气溶胶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呈上升趋势;铜浓度及其沉降通量上升趋势显著;铅浓度呈上升趋势,铅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镉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基本保持不变。
2008年重点海域气溶胶中无机氮浓度的比较
大气气溶胶中无机氮含量的比较
大气沉降是海洋中氮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氨氮和硝态氮是大气无机氮沉降的最主要形态。2008年国家海洋局在五个重点海域开展了大气气溶胶中的无机氮含量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重点海域气溶胶中无机氮含量:青岛近岸>长江口>珠江口>渤海东部>大连近岸。
[1] 自2007年开始,国家海洋局在旅顺设置海洋大气监测站,对渤海东部海域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沉降通量进行连续监测。因数据年限不够,暂不对其趋势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