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外生:指外地院校的外地生源毕业生。针对北京,通俗地讲,是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在北京念大学的毕业生。
本报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昨天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国务院已经专门下发通知,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记者昨天从北京多个区县人事部门获悉,北京严控“双外生”的政策今年仍然不变。
允许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
尹蔚民介绍说,今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之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为此,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其中提出,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这些企业将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同时,今年还将允许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和科研单位的一些科研项目,吸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做项目的研究助理,来延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在他们工作期间,可以签订服务协议,给予相应的报酬,可以用科研费来列支。
近九成受调查者反对严控
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户籍问题,尹蔚民表示,除直辖市外,其他城市吸纳大学生将放开户籍。
2007年,一则北京严控“双外生”进京的消息引发了争议。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人事局表示,当年严格控制“双外生”进京指标,朝阳区原则不予审批外地生源、外地院校毕业生进京。
此后引发的一项调查中,有近九成的受调查者不赞同北京严控“双外生”的做法,一些意见认为这将限制人才流动,同时有反对者认为此举将导致黑市户口泛滥。
去年的媒体报道显示,北京继续严格控制“双外生”,既非北京生源且非北京院校的毕业生除艰苦行业、远郊区县外原则上不能引进。
追访
“北京高校毕业 留下尚且难”
朝阳区新源里中学总务处王行前主任介绍,近年来,该校招收“双外教师”较以往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学校人员编制紧张。“即使是北京高校毕业的外地户籍师范生,想留在北京也很难。”
据王主任介绍,按照教委要求,学校招收教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国家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教授极缺科目。学校招收教师要先报教委审批。教委按照学校编制,予以审批。一般是一个班级配给4.5个教师,按照班级数量确定教师编制。
王主任说,最近几年学校招人规模缩减,主要是生源下降,班级数量减少,教师人数相对增加,客观上压缩了学校的人员编制,导致引进新人困难。
专家说法
就业招生 地区差异实质相同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钧表示,与国外的高校相比,中国的高校有鲜明的地域属性。国外的高校大多与地方没有任何利益关联,但国内高校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大学生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跟“高考录取地区差异”实质相同。当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各地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消化”本地毕业生,在本地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进而产生“排外”倾向。
相比其他地区,北京高校众多,由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进京的潜在和现实利益诱惑,“留京”是北京生源和北京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所以北京就业压力本身就很大。如果对“双外生”放开,势必无法消化。这种原因应该可以理解,但客观上讲,行政上的“严控”,对人才流动是不利的,这个要从地区差异、户籍制度等问题去考虑,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学生观念变了 社会观念没变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有《大学有问题》
熊丙奇认为,目前并不是大学生挑工作,一些学生已经接受了搓澡工、零起薪之类的工作,可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了,社会观念没变,舆论指责这些从事低端行业的大学生,认为是自我贬值。现今社会没有形成“劳动光荣”的就业观念,但实质上,只有各行各业都有大学生存在,才能更好地带动社会进步。
国外的大学生数量虽多,但发达的第三产业发挥了强大的吸纳能力,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法律、心理、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高,“国家的产业结构应该有所调整,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