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影响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经济总量比重下降,与发达省份差距还在拉大
东北三省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GDP总量占全国当年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6%、9.3%、8.7%和8.6%。与发达地区如广东比其比重更低。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的GDP只分别相当于广东省当年GDP总量的80.3%、77.1%、76.6%和58.3%,差距继续拉大。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下降的趋势虽在减缓,但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见图11)。
图11:
(二)结构调整进展不大,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大,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全国相比依然偏高。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63%和86%,高于全国17.3个、27.3个和30.3个百分点。二是一、二、三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或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2003年东北三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50.7%和36.9%,2006年为12.2%、50.7%和37.1%,呈现一种刚性结构,基本没有变化。2006年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相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高出全国2.0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不均衡,效益低于全国水平
东北三省重化工业比重较大,效益较低。2006年三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975.7亿元,列全部行业现价总产值第一位,比重占12.2%;受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5年和2006年净亏损分别为145.0亿和192.9亿元,对三省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三省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较多,工业整体效益受影响的制约因素多。2006年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11.2亿元,同比增长22.5%,低于全国增幅8.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428.2亿元,占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的74.7%。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外,其它行业盈利较低。企业效益反映到了财政收入的增幅上。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国。
(四)金融环境有待改善,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不强
东北三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占整个地区不良贷款总额的近50%。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亟待改善的信用环境导致东北地区资金大量沉淀和外流,2004年以来,东北三省存贷差逐年以上千万元增加,截至2006年底高达8581亿元,银行资金大量调出,外流严重。与此同时,由于金融渠道不畅,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也制约了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众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银行信用等级低等原因,难以从商业银行借贷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三省企业资金需求缺口与银行存贷差形成了较大反差,金融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