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东北蓝皮书《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是东北振兴的核心问题,它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以及能否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基础有其独特性:
第一、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丧失比较优势,但退出困难。由于多年开采和粗放使用,煤炭、黑色金属、石油等资源储量减少,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使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东北地区原材料工业日益陷入困境。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需整体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
第二、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产业,但是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低下,许多传统优势产品由于竞争力低,市场日益萎缩。2003年东北地区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这三个行业外,其余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下。
第三、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初衷是为国民经济工业化提供技术装备而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在工业化进程中排斥了对农业的升级改造和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其结果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走了一条自我发展道路,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上缺乏产业间有效协同,不能有效带动和提高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能力,三次产业间呈现出很强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由此,蓝皮书提出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第一、辽宁要重点建设两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二、吉林要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第三、黑龙江要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石化工业产业群,大型石化基地;发展能源工业产业群,建设东北地区能源基地;发展食品产业群,建设食品工业基地;发展医药工业产业群,建设北药生产基地;发展森林工业产业群,建设森林工业基地。(蔡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