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企改制重组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06年底,辽宁省85%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目前正着手解决改制后企业的后续有关问题,以及推进商业、建筑业等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黑龙江省完成改制企业 330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6%,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大连造船和新船两大船舶生产厂合并成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重和大起合并为大重·大起集团,沈重和沈矿重组为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鼓风机、水泵、压缩机厂合并为沈鼓集团,中铝集团收购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组了辽宁华锦化工集团,中钢集团公司重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接收了哈尔滨气化厂、哈尔滨煤炭工业公司等单位的资产,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分别成功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美国英格索尔集团机床公司,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由大向强的转变。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下降11.5个、15.0和个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三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完成增加值4800亿、1570亿和2340亿元,同比增长17.0%、25.5%和20.1%,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1.8%、37.0%和37.6%。而且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加快了老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如山东晨鸣纸业收购了吉纸股份重新启动了生产,浙江逸盛公司在大连建设50万吨QTA项目,特变电工与沈变实现了战略重组。还有一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参与了国企股份制改造。
(八)工业调整改造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一大批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鞍钢、一重、哈电、沈鼓、沈阳和大连机床等国有重点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04年国家安排了297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089亿元;2005年安排了234个项目,总投资602亿元;2006年安排了29个项目,总投资144亿元。
通过实施机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装备精密轴承、特大型变压器、汽车发动机和轿车,以及大型铸锻件等一大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一批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三机"、大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国产化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新款轿车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华轿车一次签署出口欧洲15万辆合同,中国汽车的质量和制造技术水平逐步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
(九)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效显著
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正在重振雄风。初步统计,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全国4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全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和东北三省工业的利润增速。辽宁省200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24.8%,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的55%来自于装备制造业。以沈阳铁西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积聚效应明显显现。
以一重、哈电、齐一、齐二、长客、大船重工、大连机床、大连重工·起重、沈阳机床、沈鼓、沈飞等为代表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的支持力度,在大型水电机组、先进火电机组、重型燃机、超高压及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电站空冷系统、兆瓦级风电机组、冶金成套装备、石化成套装备、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铸锻件、VLCC等高档船舶、干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重型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大批自主化成果,突破了很多瓶颈制约,重点产品大幅拓展了市场空间,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