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现在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良好机遇,首先应该从缩小不同人群的福利差距入手
近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上海户籍的口子还要逐步放大,一定要使骨干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优秀蓝领工人,有机会从农民工变成上海技术工人。户籍改革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不成功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172人(其中“80后”占61.8%,“70后”占25.7%;男性占55.2%,女性占44.9%)的调查显示,91.6%的人支持上海市的这项户籍改革政策,其中36.1%的人表示非常支持。
61.1%的人认为这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制造业
李志航在上海市做电工7年了,还是一直漂着。“我已经拿到了中级证书,工作挺顺当。但就是因为没户口,家里人总担心,上个月我结婚,光办手续就回了好几次山东老家。”
“现在既然要放宽户籍限制,这个口子能不能扩大一些呢?说不定我再努力点儿,拿个高级证书,也有可能成为上海市民。”李志航说。
还有哪些行业也应纳入户籍改革中来?调查中,57.0%的人首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接下来的排序为:环保产业企业(47.5%)、建筑业企业(39.7%)、物流企业(31.0%)、所有企业(26.4%)、其它企业(12.0%)。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户籍改革可以先在先进制造业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到其它产业、企业,最终应该面向所有的城市农民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教授认为,农民工一般进入不了高新技术企业,他们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现在实施的细则还没出来,但是应该会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可以拿到上海市户口。“然而口子开了,就是进步,对北京、广州等超级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调查显示,51.6%的人赞同“上海市提出给予农民工城市户口的机会,这是巨大的进步”;55.2%的人表示,政策虽好,还要看落实,要制定明确的评估体系和时间表;59.5%的人认为,这能充分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1.1%的人认为,这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
“其实农民工不光在大城市落户难,像昆山市每年也只有少数高级技工才能拿到户口。因为昆山市不缺技工,重点还是引进高新人才,对蓝领工人的落户政策目前很难放开。”曾在江苏省昆山市人事局工作过的张先生说。
上海市的举措应该向全国推广吗?调查显示,59.6%的人认为应该全国推广,7.6%的人持相反态度,32.9%的人表示不好说,因为各地情况不同。
49.3%的人担心放开农民工户籍限制会增加城市压力
安徽籍装修师傅季斌来北京13年了,他已记不清给多少户人家装修过房子,但是他自己一直租房住。季师傅最挂念在老家上小学的女儿,“现在都是一个小孩,怎么不想她在身边呢?可是在北京上小学的话,初中还是得回老家念,老家的学校还得保留学籍,两边的课本也不一样,很麻烦。”
农民工没户口会遇到哪些严重问题?调查中,78.4%的人首选跟随农民工父母的子女上学困难。接下来的排序为:难以享受医疗等基本社会福利(67.7%),造成大量留守儿童(61.1%),没有城市认同感和安全感(56.9%),很多农民工夫妻不得不两地分居,家庭不稳定(55.8%);只能租房住甚至居无定所(52.3%),工作更容易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冲击(38.3%)。
刘尔铎表示,没有户口的农民工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和即将建立的廉租房体系,工作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冲击后,也享受不了本地救济。他们为城市创造的财富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
调查显示,也有49.3%的人担心放开对农民工的户籍限制,会使更多人涌向大城市,增加城市压力。
“现在的状况还是福利和户籍挂钩,当然有户口的人越多,市政压力越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高技能人才在东部地区一直是短缺的,所以这次还是从人群选择和身份识别上改革户籍制度。优秀的蓝领工人也只是很少的人,并没有触动和整个群体相关的福利问题。
刘尔铎认为,户口就应该是人口统计工具,从户籍改革的长远来看,不能今天开这个口子明天开那个口子,而是应该把粘结在户口上的福利链条取消。未来30年,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大城市人口和中小城市人口的合理配置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都阳看来,历史上每次大的危机都会引发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受到重视。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使得美国政府开始为产业工人建立失业保险;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部分城市低保制度建设被提上日程。“现在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良好机遇,首先应该从缩小不同人群的福利差距入手,差异逐渐缩小的时候,户籍的附加值也会减小,改革的难度就会降低。”
季师傅说,去年年底是装修行业最难的时候,他的很多老乡都回老家了,他坚持没走,“现在形势慢慢变好了,要说期不期待在北京落户肯定期待,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政府给户口的标准,但是政策宽松一点,我们就好过一点,前几年查暂住证特别严,办个暂住证价格最高的时候要花一百多元,去年还要五元,今年就不花钱了,也没人来查了。如果将来小孩能来北京上学,我就知足了。” (本报记者 王聪聪 实习生 李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