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结构状况(图表)

2011年11月03日17: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GDP GDP质量指数 牛文元 就业结构 图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1、劳动力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红利。“人口红利”是1997年由安德鲁•梅森(MasonAndrew)提出的人口经济学概念,是指人口转型过程中,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年龄结构,即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比较低,人口负担较轻。由此导致高劳动参与率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这段时期则被称为“人口红利期”。我国在进入人口红利阶段的初期,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较高,随着中国进入了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和吸纳就业人员都呈现迅速下降趋势;而第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不仅吸纳了绝大多数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而且吸纳了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在三产业中的比重恰恰能显示出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

1978年以来我国三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如下(表6-10):

表 6- 10各年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及在各产业中的比重(%)

年份

就业人数(万人)

比重(%

年增长率(%

1980

29122

7707

5532

68.7

18.2

13.1

17.04

6.8

6.8

1985

31130

10384

8359

62.4

20.8

16.8

0.8

8.2

8.0

1990

38914

13856

11979

60.1

21.4

18.5

17.1

15.7

18.3

1995

35530

15655

16880

52.2

23.0

24.8

-2.9

2.2

8.8

2000

36043

16219

19823

50.0

22.5

27.5

0.7

-1.2

3.2

2005

33970

18084

23771

44.8

23.8

31.4

-3.7

6.9

3.3

2006

32561

19225

24614

42.6

25.2

32.2

-4.1

6.3

3.5

2007

31444

20629

24917

40.8

26.8

32.4

-3.4

7.3

1.2

2008

2009

30654

21109

25717

39.6

27.2

33.2

-2.5

2.3

3.2

29708

21684

26603

38.1

27.8

34.1

-3.1

2.7

3.4



注:表中GDP用当年价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数据计算

(1)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有所下降,而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的绝对人数迅猛增加

(3)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的份额偏低

就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而言,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期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的上升,说明了我国的劳动力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状况逐渐好转,人口红利的利用程度逐渐提高。由于人口控制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双重影响,中国走过了一条有本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结束,201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拐点到来,人口红利也将进入到衰退期: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足、老龄化和失业、高资产价格、国内红利分配失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人口红利的争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凸现或持续。

老龄化加剧使人口红利期变短和增速放缓。

失业人口抵消了部分人口红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