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一)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各行各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本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收入征管,确保了年初既定收入目标圆满完成。
全年收入预算执行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消费和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效应明显。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举办上海世博会等因素带动下,本市消费和服务业加速发展,来自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为“十一五”时期增长最快的一年,消费增长和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提升。二是“两个中心”建设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得益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及各项政策支持,本市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来自金融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逐步提高,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来自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在消化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影响后,增长15%。三是工业结构调整、效益改善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本市工业企业产值增加、利润回升,来自工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其中,逾七成增量来自于汽车、石化、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行业,重点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本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全年收入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特别是房地产业受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收入增长的波动性较大。
市本级主要收入项目的执行情况如下:
1.增值税206.3亿元,完成预算的99.2%。未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挤压了钢铁等部分行业增值空间,加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抵扣额增加,增值税增长低于年初预期。
2.营业税46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
3.企业所得税321.9亿元,完成预算的109.5%。超额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本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效益水平回升,企业所得税当年预缴收入增长高于年初预期。
4.个人所得税104.8亿元,完成预算的95.3%。未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受房产交易下降影响,个人房屋转让所得大幅度减少,导致个人所得税增长低于年初预期。
5.城市维护建设税59.1亿元,完成预算的117%。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受汽车产销持续旺盛,以及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和成品油税费改革翘尾增收因素带动,本市消费税大幅增长,相应按消费税等流转税带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增收较多。
6.城镇土地使用税2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8%。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回暖,部分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高于年初预期。
7.耕地占用税12.1亿元,完成预算的134.4%。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回暖,部分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生产规模,带动耕地占用税增长高于年初预期。
8.契税26.2亿元,完成预算的134.4%。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受本市土地供应增加和价格上升带动土地出让收入增加较多等因素影响,契税增长高于年初预期。
9.其他各税22亿元,完成预算的112.8%。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汽车产销持续旺盛,带动车船税增长高于年初预期。
10.教育费附加收入46.8亿元,完成预算的114.1%。超预算较多原因主要是受消费税大幅增长带动,按消费税等流转税带征的教育费附加收入增收较多。
11.排污费收入1.5亿元,完成预算的83.3%。未完成预算主要原因是部分排污企业增加减排设施,排污量减少,以及部分原市级监管的排污企业调整至区县属地化监管,市本级排污费收入相应减少。
12.其他收入88.3亿元,完成预算的117.4%。超预算较多主要原因是受消费税大幅增长带动,按消费税等流转税带征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收入增收较多,以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耕地开垦费历年结余纳入预算管理。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67.2亿元,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市本级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为:一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税体制规定,增加安排支出40.7亿元,其中,安排教育、科学技术、农业等法定增长支出2.8亿元,落实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支出25.7亿元,增加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超收收入返还等补助支出12.2亿元。二是安排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5亿元,转到以后年度经预算安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