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要点/ 解读/实录】[聚焦两会]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仔细研读温总理报告中有关民生部分的内容,一连串清晰的数字贯穿其中,而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意味着保障民生的实招硬招,都意味着改善民生的真金白银。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数字温暖人心,更诠释着政府的庄严承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生活保障与经济发展一样“水涨船高”。记者注意到,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前年增长59%,而今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7个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5年增加,今年的目标将再次提高10%。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也实现了与今年工作的有机延续。对比分析这些数据,代表们感同身受: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这是实现“保民生、惠民生”目标的关键所在。
让广大百姓“住有所居”,报告对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花了重墨。去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551亿元,比前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各项指标又有了新的提升。
对报告中的这组数字,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代表给予了更多关注。他说,徐州目前还有十几万居民生活在棚户区,生活条件亟需改善,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其目的是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2009年起,棚户区改造连续3年成为徐州的‘头号民生工程’。3年内,让全市18万棚户区居民全部住上称心满意的新房。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落实和检查。”他表示。
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医疗,报告提出今年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代表说,这一政策将大大减轻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是切切实实的改善民生之举。(陆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