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我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已经覆盖15个省,每年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和多种致病菌进行监测,获得超过40万个监测数据,初步掌握了我国食品中重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
王雪凝说,食品安全监测和危险性评估工作是开展食品卫生监管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建立了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开展全国营养与膳食调查和全国总膳食研究,对食品中重点危害因素进行了危险性评估。
王雪凝指出,膳食和营养监测是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膳食与营养调查和三次总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疾病谱变化趋势,深入研究人群因膳食导致危害因素情况。我国是全球第一个成功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发展中国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这些调查和研究数据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危险性评估,制定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科学依据。近年来,卫生部还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发布了蓖麻籽、霉变甘蔗、河豚鱼、生食水产品、毒蘑菇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王雪凝说,危险性评估是国际通行的制定食品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的基础。卫生部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树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入世后,卫生部加强危险性评估能力建设,开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等专题评估工作,近年来,先后公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面粉中溴酸钾、婴幼儿配方粉中碘、PVC保鲜膜中的加工助剂、红豆杉等多项评估结果,为及时引导消费、督促公众和国际社会理解我国食品管理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雪凝最后强调,卫生部已经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部署开展了相关工作,将对监测的范围、监测的内容、监测结果的应用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部门负责人介绍各部门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举措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从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检测、监测和危险性评估、食品卫生监督四个方面介绍了卫生部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十一五规划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