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刊载报道称,上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强调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周的提议旋即获得了国际上的热烈反响,但也不乏质疑声音。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有国际金融学者指出,应对现有制度作充分考虑和选择的基础上,制定逐步的改进政策。
周小川认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特别强调要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作用。而在俄新社日前举办的中俄两国经济学家视频研讨会上,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经济政策、经营与财产委员会副主席米哈伊尔.哈津说。在他看来,前30年世界经济增长并获得利润的方式是靠发行美元来完成的,但现在这一机制开始崩溃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美元对各国本币都有25%左右的贬值幅度。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也说,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有天生的缺陷,美元发行不受外界因素制约,美元的周期波动带动世界经济周期运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但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伊诺泽姆采夫则认为,现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对美国的依赖性还很强,因此讨论美元是否应继续作为国际货币的条件暂时还不具备。
伊诺泽姆采夫则另外提出,从长期来看,各国应支持欧元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从而让国际货币体系过渡到“后美元”的发展阶段。首先脱离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然后再讨论如何建立新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
但这一观点遭到了陈道富的反对,他认为,以欧元代替美元是“换汤不换药”的无意义做法,凡是设想用一种主权货币代替另一种主权货币的做法,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随某一经济体周期变动而波动的结构性缺陷。
陈道富表示,从美国近期的表现看,它仍然在旧有的机制里,依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提供的便利,用不断发行美元的方法来刺激经济。虽然可解一时之困,但不可不关注给更长时期内埋下隐患的风险。但他也指出,从目前来看,以另一种主权货币替代美元的时机并不成熟,只能在现有体系下作一些局部调整,但不放弃改革货币体系这一更深远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在局部调整的同时,对现有制度作充分考虑和选择的基础上,制定逐步的改进政策。“从操作层面来讲,短期内从根本上扭转国际货币体较难,可以借鉴中国改革的经验,采取渐进的做法比较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