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释放流动性工具的选择上,央行先选择了减少央票发行 本报摄影记者/吴军 制图/张逸俊
随着央票到期量的大幅下降,央行今天仅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0亿元1年期央票,央票的发行已减至地量,这意味着央行先通过减少央票来主动释放流动性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似乎已变得可以期待。
央票缩量空间有限
在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后,央行表示“将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而实际上,央行此前已通过先减少央票发行放松公开市场回笼力度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释放流动性工具的选择上,央行先选择了减少央票发行,而不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外汇流入形势不确定的时候,央行宜先释放央行票据来释放流动性。
央行10月29日下调存贷款利率时,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同时下调,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则已经大大减小,1年期和3月期央票相继由原来的每周发行调整为隔周发行,发行量也从此前近千亿元的规模减少到仅有几十亿元。
不过,目前来看,在年内剩余的时间里,到期央票和正回购资金量并不大,这意味着央票缩量发行的空间有限,央行通过减弱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力度来释放流动性也已较为有限。
据万得资讯的统计,在年内剩余的6周多的时间里,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购资金共计2195亿元,平均每周到期量仅36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央行不进行对冲操作,释放的流动性也只有2000多亿元。
“因此在年底前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可以预期的。”中金公司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
准备金率下调可期,迫切性不大?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考虑到外汇占款投放等因素,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迫切。
中信证券(18.95,-1.63,-7.92%)宏观分析师褚建芳表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一方面表现为利率不断的下调,另一方面是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的目标值的提高。货币的扩张需要流动性来支持,这样,未来12~14个月内存款准备金率下调4~5个百分点是可以期待的,但目前来看下调的迫切性并不大。
“(下调)时机要考虑到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银行的流动性,银行头寸的松紧程度,另外还要考虑外贸顺差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外贸顺差的规模比较大,实际上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
我国10月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创纪录的352亿美元,显示贸易顺差还没有明显缩小的迹象,热钱是否流出仍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样,在央行不进行对冲的情况下,这部分资金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到银行体系中。
“央行只要不回笼资金实际上就是在投放了。” 安信证券分析师刘海东也说,“目前看每月外汇占款的投放还有几千亿,再加上年底还有几千亿财政存款的投放,从资金面来看,现在下调(准备金率)不是那么必要。”
央行释放流动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保证经济增长。但在经济下滑趋势下,银行普遍有惜贷的倾向,使得资金积压在银行体系内部,促使银行不得不加大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上的运作,表现之一就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的持续下滑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断上涨。
此外,在银行惜贷的情况下,准备金率的下调带来的是银行超储率的上升,这样货币乘数的提高不会明显,对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效果较为有限。
“央行在(流动性调控)手段的运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弹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并不那么紧迫,需要考虑多种政策的配合。”褚建芳说,“除非贸易顺差突然减少了或者外汇流出很多,使得流动性投放不出去了,那样的话采取这一措施的紧迫性就加强了。”(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