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窗外的景致都已湮没在夜色中,世界银行办公楼内的灯光不时自动熄灭,提醒我们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为完成这个早已约定的专访,忙碌的林毅夫只能将采访时间定在了下班后。
作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自今年2月正式接受任命以来便一直忙碌。他开玩笑说,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太紧了。这也是他就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以来,首次接受媒体专访。我们的访谈也就在这夜色中开始了。
林毅夫(资料图片)
金融危机留下两大教训
记者:美国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华尔街正在全面洗牌,您觉得危机还会怎么样发展?美国经济是否会因此陷入衰退或者严重衰退?
林毅夫:这次金融危机普遍被认为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救援方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认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总的来讲,大家认为,美国金融机构将会有很大调整。一些银行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资金会比较紧张,贷款会减少。这样,投资和消费贷款会减少,美国经济会放缓。但放缓的程度多大?衰退还是严重衰退?时间会多长?目前还难以预料。
记者:这场危机给人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林毅夫:最深刻的教训将来会有很多总结。就现在来讲的话,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教训值得吸取。
第一个教训,就是这次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实际上经济只有一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
在发达国家,一般人们的财富,30%在股票,70%在房地产。在互联网泡沫高涨时,美国人财富多,消费就多,泡沫破裂后,导致财富和消费减少,经济衰退,物价下降,出现通货紧缩。为了防止经济长期萧条,格林斯潘用连续27次降息的方式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刺激起来,就很成功地避免了上一次的经济衰退,但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上一次衰退虽然成功度过,但却埋下了严重隐患。这就是我们在处理问题上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另一个教训,就是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给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推波助澜。我认为,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创新后,应该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监管要跟上,不能只看到好处而疏忽了必要的监管。
10月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外的街头交谈。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实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此举未能缓解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忧虑情绪,当日纽约股市波动剧烈,收盘时三大股指连续第六天下跌。 新华社/路透
中国应当努力增加内需
记者: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您也知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也在明显放缓,沿海一些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您认为危机对中国的具体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林毅夫:总的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比较小。我们在次级债上的损失不大。
但并不能说就没有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就是美国经济会放缓。而考虑到中美贸易规模庞大,这就会影响到中国出口。尽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这些是收入弹性比较低的商品,但如果美国人的收入减少或者停止增长,那么消费就会减少或增速放缓,这就会影响到进口。
当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的是高收入国家,他们的商品是高消费品,美国经济放缓,投资和收入减少,对他们产品影响就更大。
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我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增加内需。中国在刺激内需方面还有相当大潜力。一方面我们城乡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项目可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很大;另一方面,中国财政状况也比较好,有刺激内需的力量。再说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积下的欠账。本来我们就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即便没有国外的压力,我们也应该这么做;更何况,现在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小了。
美国希望全世界合作解决目前的危机,也不仅仅希望和中国合作。但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就是一大贡献。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就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也挺大,这些投资总需要一些资本品的投入,这其中不少就来自发达国家。其实前几年看的非常清楚,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一方面中国本身出口增长了,另一方面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10月8日,交易员们在美国纽约的证券交易所内忙碌。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实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此举未能缓解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忧虑情绪,当日纽约股市波动剧烈,收盘时三大股指连续第六天下跌。 新华社/路透
|